——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来菏泽一中拍摄小记
中国菏泽网消息
你能利用人体的力量,来提供持续的飞行动力,制作一种简单易行的飞行器吗?你能利用植物自身的力量来发光、发电、发声吗?也许,这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科学幻想,却是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组为菏泽一中的学生们出的两个命题,要他们运用物理、数学、化学、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发挥大胆的想象和创意,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完成。
日前,《异想天开》栏目组一行7人专程来到菏泽一中,为同学们尝试完成命题的过程进行全程拍摄。
全力以赴完成命题
11月8日,在菏泽一中校园的操场上,记者看到几名学生正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飞行器模型,一旁的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拍摄人员随着学生们的一举一动来调整摄像机的角度。只见一名学生拿着电钻在飞行器的支架上打个孔,然后很灵巧地把螺丝拧了上去。他说,飞行器的支架是用铝合金管和不锈钢管两种材料做成的,他们要把飞行器制作得既牢固又轻巧,尽力为飞行器的飞行打好基础。
指导学生制作的刘文义老师告诉记者,《异想天开》出的两个命题,分别有两个组来完成,一个是人力飞行器组,一个是植物大战声光电组,总共有36名学生参与制作。飞行器组18人,这18人又分成3个小队,分别制作一架飞行器,之后会有一场比赛,看谁制作的最好。植物大战声光电也采用这样的分组制作后比赛的模式,不仅要努力实现命题,而且还要比试比试。《异想天开》栏目组的崔导演说,虽然设置了比赛的环节,但是名次不是主要的,《异想天开》更注重的是开发、启迪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完成命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一边加工飞行器的框架,一边思考让飞行器利用人体力量持续飞行的原理。他们上网查阅了很多相关知识,也想出了很多办法,但是只要是已经被用过的办法,栏目组一概否决了,对学生们的一个要求就是“创新”,用自己的办法去实现,所以命题难度很大。当然,《异想天开》的初衷是让学生们尝试用科技去创新的过程,开拓思维和眼界,如果能完成就是奇迹和轰动,如果不能完成也很正常。他们所要拍摄的不仅是完成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制作与摸索的过程。
人力飞行器组的宋家慧同学告诉记者,这次挑战挺大的,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题,飞行器的很多地方都是摸索着改了又改,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想到这句话,就少了畏难情绪,多了信心。其实,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大家都锻炼了动手能力,活跃了思维,这很重要。
离开飞行器制作现场,记者又来到了植物大战声光电的实验室。学生们正在绞尽脑汁地忙碌中,一名学生告诉记者,用植物来发电、发光、发声,是很大胆的想法,但他们的设计也有了方向,因为植物的汁液含有电解质和无机盐,在金属的作用下,就可能实现发电发光发声。
海选
崔导演告诉记者说:“我们栏目组刚到学校时,很多人都说菏泽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是这些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和对科技创新的追求一点都不比大城市的孩子们差。”
崔导演说,他们刚到学校,就逐一地去各班级做宣传动员工作,播放了一些《异想天开》的宣传片,介绍了一些《异想天开》的情况,鼓励大家报名参加。每当他们要离开一个班级时,总有很多孩子们围着他们问很多问题,主动地与他们交谈。孩子们说,这个节目启迪思维,能帮助他们用科技知识来武装头脑。学生们的这种状态表现出了很好的素质。
刘文义老师介绍说,当初在定人员时,学校先进行了“海选”,光飞行器制作就有200多人报名参加,之后校方通过申请书、面试等环节,最终选拔了18名学生来制作人力飞行器。植物大战声光电的海选也同样在学生中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据校方介绍,选拔出的这些学生们都“身怀绝技”,他们很多人从小就有了自己的小发明,或擅长制作。学生刘嘉晨告诉记者,他在7岁的时候就造了一架“飞机”。那时他有很多玩具,电动四驱车、遥控小汽车……,后来,他向爸爸要一架遥控飞机,得到的回答是能不能用闲置的玩具自己造一架飞机。受到启发的刘嘉晨说做就做,他用易拉罐等材料制作了飞机翅膀,组装在一件旧玩具小汽车上,又把另一件玩具四驱车的动力取下来,组装起来,经过不断地摸索、尝试、改装,“飞机”终于可以在离地面不远处腾空直线飞行了。这件事对刘嘉晨的影响颇大,从此他爱上了小发明小制造,《异想天开》栏目组到此拍摄,更为他的兴趣爱好注入了活力。
刘文义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教育不能用分数来衡量一切,甚至用分数来划分学生的三六九等,这个观点他们深深地知道,而且正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培养更全面发展的学生。他们积极配合《异想天开》做好命题的拍摄,让学生把想象的东西,通过动手动脑变成一件成品,这样的过程就是启迪思维、体验科学的过程。科学的猜想和尝试永无止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成功地完成命题,都可以被接受。
文\图 记者 孙展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