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的主体建筑、宽大的草坪、郁郁葱葱的松柏翠竹、琳琅满目的奇花异草,使得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成为我市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副馆长安祥书告诉记者,“馆内最受游客欢迎的就数《郓城攻坚战》全景画馆了。”《郓城攻坚战》全景画馆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战争实况,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全景画馆真实再现战争实况
本报记者 盛长新
10多位专家、画家花费两年完成全景画
眼前火光冲天,炮声隆隆,飞机轰鸣声、攻城厮杀声交织在一起,场景不断交替,真实再现了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郓城攻坚战的壮观场景。在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内的《郓城攻坚战》全景画馆,记者已多次目睹了这段威武壮观的历史画面,然而每次观后,都有不同的感受。《郓城攻坚战》全景画高17米,周长124米,绘画与地面塑型连为一体,由鲁迅美术学院10多位专家教授历经两年精心创作而成。
据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副馆长安祥书介绍,上世纪90年代,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决定筹建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馆址选定我市的赵王河畔。该纪念馆是冀鲁豫边区人民为缅怀革命先烈,寄托对阵亡将士的哀思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建立的历史丰碑。馆内陈列了解放战争时期非常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如当时解放军用过的大炮、武器、水壶、子弹袋和支前用过的推车、牛车等实物;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记录了当年冀鲁豫边区军民生活的场景;以及许多在冀鲁豫边区工作过的领导同志的生平,如刘伯承、邓小平、万里等等一些功绩显著的领导同志,都在冀鲁豫边区工作过。
为了逼真地再现当年的战争场景,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筹建工作负责人决定采用全景画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展现最具代表性的战斗场面。经过反复讨论酝酿,最后敲定了郓城攻坚战全景画表现内容。
为保证全景画的创作,鲁迅美术学院迅速组成了由著名画家李福来和赵大钧教授为首的10多人创作小组。为了再现历史真实面貌,创作小组大量翻阅历史资料、战史资料、地方志资料,走访亲历战斗的老同志,又对菏泽地区的古城作了比较性的研究和考证,逐步确定了具有典型特征的“老郓城”面貌
,为创作《郓城攻坚战》全景画积累了宝贵的素材。经过两年的艰苦创作,《郓城攻坚战》全景画终于完成。
真实场面震撼人心
2000年5月,“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纪念馆正门上方是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词,中央领导同志田纪云以及山东、河南、河北三省领导同志和当年参加过战役的老首长、老同志参加了开馆剪彩仪式,《郓城攻坚战》全景画创作小组的代表、鲁迅美术学院著名画家李福来和赵大钧教授应邀参加了开馆典礼。
参加过当年战役的老同志们,看了全景画之后无不感到真实可信,个个赞不绝口,激动不已。曾经担任冀鲁豫边区司令员、后任山东省省长的赵建民观看了全景画之后,首先对全景画再现了当时的史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画家们辛勤的工作予以高度赞扬。
《郓城攻坚战》全景画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真实,真实的场景让观者身临其境。在画中可以看到郓城南关已在熊熊烈火中燃烧,遮天蔽日的浓烟令人窒息。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郓城南关据守之敌一个团,为阻挡我军攻城放火烧关,“火光冲天,映红半边”,正是历史的再现。东关和北关在硝烟的衬托下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国民党军正在组织反冲锋;我军冲入城内之后正在向南北两门方向进行迂回包抄;冲下突破口的我军战士正与敌军遭遇,我军先头排在西门前遭到敌工兵营的顽强抵抗。这些场景都和当年的历史相吻合。
在画面的中景部分观众还可以看到,我军尖刀班已抢占屋顶制高点与敌人争夺十字街口的工事。据参战者对当时战斗的回忆,十字街争夺是非常激烈和残酷的,几次争夺均未成功。最后尖刀班穿墙过洞直捣敌师部一举扭转战局。为争夺耶稣堂前阵地,我入城部队与敌反冲锋部队展开白刃战。这股反冲锋的敌军实际上是想夺回西城突破口,但在我军的阻挡之下未能如愿。这些战斗情节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同一时刻,但艺术处理得当,战斗场面情节生动,抓取瞬间准确,在真实的基础上升华,使全景画的艺术魅力达到高潮。
(文字完,图片请见第四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