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改革开放30年/22
图:郝吉亮向记者介绍智能化交管系统
讲述人:郝吉亮,59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管大队原大队长
整 理:亚伟
作为一名老交警,我在菏泽城区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每天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感觉平淡无奇,但回头看看菏泽这些年交通秩序的变化,真是感慨万千。
交警“拉绳”指挥交通
上世纪80年代初,菏泽汽车总站前几乎是菏泽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为了有效疏导交通,交警部门在汽车总站前设立了交通信号系统,疏导人流和车流。那个时候,多数人没见过交通信号灯,更不知道信号灯的用处,因此常常不看信号灯,照样随意通行。
“人们看不懂或者视而不见,这信号灯不是白安装了吗?”交警队领导决定,由交警在信号灯前的交通路口拉上绳子,一旦红灯亮,就把绳子拉起来,让行人和车辆停下;绿灯亮时,就把绳子放下来,让行人和车辆通过。负责拉绳子的交警,一天要拉放绳子上千次。
除了采取这种方式外,我们还采取在交通岗上用大喇叭宣传的形式,向过往行人讲解信号灯的作用。虽然当时菏泽城里只有两三个路口安装有信号灯,但还是把交警们忙得手忙脚乱。
两部车巡查全市道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到原菏泽地区交警支队巡查大队工作。那时,整个巡查大队仅有两辆普通桑塔纳轿车,而各县还没有巡查队伍,因此巡查全市(原菏泽地区)境内主要交通道路上交通违章、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等情况的任务就靠这两辆车,经常出现忙不过来的情况。
有一次,晚上10点多钟,我们下班后刚要吃晚饭,突然得到情报说,在菏泽通往巨野的327国道上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我们放下刚吃一口的热馒头,马上驾车沿327国道追赶。就在我们赶到巨野龙堌的时候,又传来菏泽至定陶方向的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信息。因为没有多余的车辆,我们只好先追捕交通肇事逃逸者,没能及时赶到另外一个车祸现场,造成了工作的被动。
交管插上“隐形翅膀”
近十年来,在全市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交通指挥方式也由人工向智能化转变。目前全市各县区都有巡查车,分布在我市各条主干道上。特别是这两年,我市又启用了电子监控系统的综合执法车,能对各条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车祸逃逸等情况进行即时侦察、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10月初,由市交警支队投资建设的全国一流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启用。这套系统能把城区主干道路的交通情况“尽收眼底”,甚至可以把每辆车的车牌号、驾驶员是否系安全带等情况随时拍摄下来,并且还可以直接调度警力,保证道路畅通无阻。有了这套系统,交通管理变得更公证、公平,市民将拥有更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