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市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见闻
当前,有序推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我市各试点乡村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菏泽市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姚庄村村民姚松元说:“我们过去只知道种地,现在摇身一变成了股东,村里的集体财产就是财富,每个村民都有份儿,大家怎么会没有干劲儿呢?”6月4日,记者深入姚庄村,探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何以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
宣传政策 盘活资产
2010年,新农村改造给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姚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三期工程的逐渐完工,旧院落变成了小洋楼,老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旧集市变成了新市场……家家户户沉浸在搬迁带来的幸福生活中,三期建造的综合楼下面,一排集体产权门市房打乱了这个平静的村庄。
“这些门市房属于集体财产,村民们不理解,都想卖了分钱。”正当姚庄村党支部书记姚元福焦头烂额之际,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 “破土而出”。“先清理资产,再澄清股民,只要是姚庄的户口就是股民,每年都可以享受集体财产创收增利的分红,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惠及子子孙孙的分红过程。”姚元福告诉记者,2017年11月9日,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姚庄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自此,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等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着手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工作。单县、郓城县、鄄城县作为省级试点县,共选择11个乡镇(办事处)的22个村(社区)开展试点,其余8县区共选择17个乡镇 (办事处)的37个不同类型的村(社区)开展试点。2017年年底,59个试点村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成员认定、股权设置、股权量化、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立工作。
量化股权 界定身份
2018年2月3日,滨河街道办事处姚庄村村民孔凡兰等600多名村民,高高兴兴地领到了第一笔分红。“当了一辈子农民,现在居然成了股东,这集体财产还能分红,我们社员们心里都非常高兴啊。”孔凡兰说。
集体成员身份界定是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多数村基本都存在成员边界不清的问题,引发很多矛盾纠纷。记者从市农业局经管办获悉,为了解决量化股权及股民身份的确定,各试点村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努力理清成员边界。
在量化股权方面,我市严格按照“清查、核实、公示,报告、审核、备案”六个步骤,实行“三统一”,即:基准日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操作程序统一。重点清查了账外资产、资源,特别是土地、林权、坑塘等资源。
构建体系 壮大集体
单县浮岗镇大范庄村通过改革,将已确权到户的承包土地入股到村集体,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壮大了集体经济。该村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对村南原承包到户的低洼土地进行治理,土地入股后,将集中交由单县泰鑫昌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发展黄桃种植,为村民们致富增加了新的门路。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市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不仅激发了农民的集体意识,还激发了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的内在动能,为集体经营与合作经营奠定了基础。截至5月30日,我市各县区均成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已经有152个乡镇完成了乡级培训,共有4141个村启动了清产核资,占比69.1%,完成清产核资的村397个,占比6.6%,完成成员认定的村124个,占比2.1%。
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来“源头活水”,不仅调动基层和农民的改革积极性,还拓宽了村民增加收入的路子,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让村民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的成果,充分释放了改革的巨大红利。
记者 张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