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南 城

●菏泽地名前世今生●

据《郓城县志》记载:南城在金代以前为盘沟村,那时的县城是现在的张营镇政府所在地。金代大定六年(1166年),因黄河水患,县城迁到现在的地方。

明朝时期,县城按方位设四关厢,并在城区设置四关厢里,因南城在县城南部,故名南关厢,简称南关。

据《樊氏族谱》记载:樊氏始祖樊诚,元朝末年因避战乱由江苏省徐州市萧县迁到济宁市,后来迁到南城定居,樊姓是在南城居住最早的居民。

李尧民,字耕尧,号雍野,原籍济宁市,迁居郓城。明朝万历年间癸酉举人,甲戎进士,担任江西道监察御史;苏松、常镇等处巡按,浙江道御史,南京应天府尹,后来染疾病还乡,在南城病故。天启年追赠工部侍郎、正议大夫。

杨氏原籍山西省洪洞县城北杨六庄,明朝洪武二年迁到郓城,长时间居住在郓城西北约50里的后杨集,后来迁居郓邑南关。之后张、杜、董、刘等姓氏先后迁来南关定居。

在南城有“一门尽忠勇,祖孙双栋梁”的故事。

樊敬(1359一1443年),字守一,号一斋,为樊氏二世祖。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二十八岁时以庠生中举人。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十八岁时中进士。洪武年间历任春坊司谏、行人司司副、鸿胪寺丞。建文四年(1402年)升鸿胪寺左少卿。永乐年间升少卿遂转正卿,后升右通政行军司马,永乐二十年升刑部左侍郎。永乐年间,在北征蒙古、南征安南的战役中,樊敬督查运送粮草,为全军的胜利提供了后勤保障。行军司马任上,镇守济宁,总理水运,确保京杭大运河的安全畅通。革除官吏弊病,镇压匪徒,安定一方。任刑部左侍郎期间,主持刑部事宜,清狱讼,察吏奸,除暴安良,执法严明,主审许多重大案件。一生清廉为官,累建功勋。退隐后,教授子孙报效国家,是大明开国创业前期的一代名臣。宣德八年,告老还乡,居住在南城雪霁草堂。

樊继祖(1481一1558年),字孝甫,号双岩,明代中期著名大臣,为樊敬曾孙。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进士。历任河南临颍知县、河南按察副使、河南布政右参政,江西布政左参政(正四品)、监察御史、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务。他勤政爱民,政绩突出。正德皇帝朱厚照,喜好游猎,樊继祖不畏权势,直言敢谏,几次上疏劝皇帝罢游。奉旨赴陕西祧州、河州、西宁、甘肃巡茶马,明令官茶储边易马,严禁私商染指,数次上疏提出祛宿弊振茶马之法。嘉靖二年(1523年),奉命查庄田,清出被侵占民田2万余顷,深得民心。后来,山西大同发生叛乱,樊继祖被提升为俭都御史,亲自平兵叛,安抚黎民。辛丑年(1541年)明西部边界受到干扰,樊继祖前往督战,屡建奇功,升为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樊继祖戎马一生,是大明中期治国安邦的能臣。著有《双岩奏疏》《十友传》《山海纪程》等文集,现在流传于世。

南城有一处明代御赐园林,又叫樊林,占地96亩。是樊敬、樊继祖及其后人的墓地。始建于明朝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樊敬和樊继祖离世后,当时的皇帝都御赐祭葬,赐库银购置祭田,敕谕碑文。赐石翁仲两列茔前神道两侧,并各树神道赑屓碑一座。分别再赐石马、石绵羊、石猴等石雕。现在的樊林,苍松翠柏遮天蔽日,环境幽静,是“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首战郓城,率先攻克南城。解放全城后,南城被命名为胜利街。

南城社区现有1219户,4310人。有商铺2000余家、各类工厂企业400余家,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景象。 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