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店是隶属单县莱河镇的一个文化古村,享有“好人村”的美誉。
《单县志》记载,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许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落脚地为荒野斜坡,遂取名半坡店,目前许姓人口占到了全村总人口的70%。
据说,古时候,从今天的成武县侯楼村到单县县城的20公里的路上,人烟稀少,仅有半坡店处在中间地带,来往商贾行此停歇,半坡店乡民端水送饭留宿,深得赞誉。日久天长,路人就此歇脚止宿中,以物易物,逐渐红火,半坡店居然成了一个小集市。后来随着通行道路多起来,经此商人减少,交易日趋衰退。
半坡店有一个磨油匠,叫许海宾。一日,其到邻家布衣店铺串门闲聊。店主急着出门办事,就让许海宾帮忙看店。一时无事所为,许海宾遂打了个盹儿。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回来的店主发现柜台里的一块银元不翼而飞,便问许海宾。许海宾先愣了一下,接着回答:“这块银元,是我拿了,一时急用,明天归还您!”其实,许海宾并没有拿这块银元,为啥自认倒霉,他有自己的想法:“店里并没其他人,就我一个,人家当然怀疑我拿了!如果我不承认的话,人家肯定置疑,如果出现争执,不但伤了和气,传出去也有损于我们两家的名声。”
次日一早,许海宾畅快地“还回”了银元,两家并未由此出现别扭,相处和睦如初。不久,一个小偷在布衣店铺对面的小酒馆醉酒,与众吹嘘:“前几天,我路过对面的布衣店铺,进去闲逛了一圈儿,瞅见许海宾打瞌睡,就顺手‘借’了这店的一块银元。后来,我听说许海宾承认自己拿了这块银元,还替我偿还了。”小偷哈哈大笑,“这世上还真有许海宾这样的冤大头!”
丢钱的实情最终传到了布衣店铺老板的耳朵里,其马上到许海宾的磨油坊归还银元,许海宾却予以拒收:“我要收回这钱,小偷并没有归还,亏的不还是你!难道我们两家的关系还不值这区区一块银元嘛!”从此,许海宾“还钱”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广受民众好评,磨油生意很是红火。许海宾与布衣店铺老板的关系也更加友好,后来还结为儿女亲家,被世代传为佳话。
半坡店还有一个清末秀才,名叫许振清,家中田畴颇多,生活十分富足。许振清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被誉为“半坡善人”。每到春节,许振清就在大街上大呼:“谁家要是过不去年关,就到俺家来拿,多了没有,足够过年!”正月一过,他又沿街奔走大呼:“年前在俺家拿粮拿物的账本被老鼠咬成了碎末,俺也记不得了,谁也不欠谁了!”
其实,乡亲们心里都明白,许振清压根就没想让拿粮拿物的贫困者偿还。这是许振清的桑梓之情、怜悯之心,乡亲们皆愈发敬重这位“半坡善人”。
从古至今,半坡店好人善事层出不穷,“好人村”称誉名副其实。
湖西抗战时期,半坡店有一个老先生叫许钦斋,他对盘踞县城的日军的侵略行径深恶痛绝。于是,他有意到集市上买肉,与两名屠夫结交甚好,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约定“杀鬼子”。一个雨夜,许钦斋带领健壮的屠夫,手持杀猪刀,翻过院墙,将酣睡的两个日本兵砍死。随后,许钦斋给予屠夫盘缠,躲避了日寇的报复。
2018年10月,时年53岁的半坡店村民许付林,在集市购买化肥返回的路上,奋不顾身跳入深水沟渠,仅在7分钟内成功救出4名落水儿童,险些丧命。被救孩子的家长多次登门酬谢,均被许付林婉拒。“能救出4个孩子,我觉得就算是死了都值得!”许付林说。《菏泽日报》《齐鲁晚报》《农村大众》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许付林的先进事迹。由此,许付林荣获“山东好人”“山东省见义勇为模范”等荣誉称号。
“许氏族人流传和史料记载的有名望的好人就有20多名,形成了‘半坡店好人文化’,与单县‘善文化’一脉相承,滋养着这片古老文明的沃土,释放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正能量。”村党支部书记许福业说。
文/图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