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元宵节了。
元宵节赏灯开始于东汉明帝年代。明帝倡导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上灯。此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元宵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已将正月十五定为重大节日。
在民间,元宵节有更加动人和凄美的传说。
据传,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体察民间疾苦,为平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
有一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要到御花园去给汉武帝折梅花,供汉武帝欣赏。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询问她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冬去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她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皇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但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城里人心惶惶,人们纷纷祈求寻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天上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火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地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您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城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上红灯笼,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相见团聚了。
这样热闹了一夜,长安城里果然像东方朔所说的那样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全城挂红灯笼放烟火。因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作元宵节。
元宵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更加增添了元宵节的欢乐气氛。 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