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改革开放30年/21
从烧柴到天然气,俺农民也城镇化了
讲述人:刘荣光,53岁,东明县开发区东吴庄村民
整 理:周天宇
俺们村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发生了大变化,就说做饭吧,从家家烧柴禾到用上蜂窝煤,再到用电锅,现在大伙都用上了环保、洁净的天然气——“我们的生活比有些城里人都好呀!”
俺们村位于县城东部,有324户村民,1389口人,耕地面积仅有340多亩。30年前,我嫁到东吴庄时,村民生活很穷,攒钱多年才勉强盖起一座瓦房,家庭做饭取暖靠支个地锅烧柴禾,狭小的厨房被熏得黑黑的,“客人来了都不敢进。”
改革开放开始后,俺村一些村民开始试着做些生意,像贩卖农产品等,家里的零花钱逐渐增多,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烧了多年的地锅越来越少,大伙开始从用蜂窝煤。俺们家当时收入还不高,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开支很大,“为了省点钱,有时候做饭还不舍得用蜂窝煤呢。”
后来,俺丈夫到县交通系统工作,家里也有了固定收入,把使用了三四年的旧煤炉换成了精致的煤炉。七八年前,俺们狠心拿出一部分工资从城里买了一套室内供暖炉,每到冬天家里暖和和的,但仍然脱不了烟熏。这时,城里人开始用上电暖气等电器。这时,根据上级要求,开始调整种植业结构,开始重蔬菜等经济作物,为城里人制备菜篮子,另外有蹬三轮、跑运输的,日子越过越好,家用电器逐步走进我们村民的家庭里,电视机、电暖气、电风扇等成了家庭大件,村内积累也开始多啦,商品零售、产品加工厂、建筑安装施工很是盛行,不少村民在厂里挣得不少“外块”,收入不断增加。
村里纳入到东明开发区后,村里大兴投资热潮,先后投资创办了七八家村办企业,村民成了企业的职工,同时投资100多万元新修了水泥街道,配套了下水道,栽植了绿化树木,集中清理了柴垛、土堆、杂草堆、垃圾堆,街道上安装了路灯,更为可喜的是,2007年,村干部一班人又筹资600余万元,联系了天然气,在村民没出一分钱的情况下,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天然气管道,最终俺享受到天然气取火炒菜、供暖,既环保、洁净,又十分实惠,太好啦,真没想到俺们农民也用上天然气啦!咱们百姓的小日子真比城里人的生活还好哩!
图为刘荣光正在天然气炉前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