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小时候捏泥人还有印象吗?泥人又叫泥塑,它是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在牡丹区西城办事处龙厅社区就有一位泥塑迷,他叫胡德先。
在一个秋风和煦的日子,记者来到了胡德先的家。他得意地向记者展示起他的两幅大型作品——狮虎。这一头狮子一头老虎形同真物,威风凛凛。它们是胡德先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花了半年的时间做成的泥塑。
“里面用钢筋做成骨架,然后用铁丝把大体轮廓勾勒出来,外边再裹上一层塑料,然后一点点塑形、风干、上彩。”胡德先告诉记者。
胡德先今年55岁,一生和泥塑有着不解之缘。孩提时代,他就对那一块块红胶泥情有独钟,经常捏一些小玩意儿,和伙伴们一起分享。“自己感觉挺好的,有一番特殊的味道。”胡德先笑呵呵地说,“上小学时,我比较喜欢美术,那时学校还没设美术课,我就参照着课本或小人书上的插图,描一描、画一画。”
1975年,胡德先高中毕业,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了牡丹区都司镇西马垓。当地有一个制作皮毛玩具的厂子,胡德先被安排到那里干活。说来真是机缘巧合,制作那些毛绒玩具和他喜爱的泥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要先塑形再加工。
“我吃住在厂里,除了吃饭休息,整个心思都用到了形塑、泥塑创作上,有时甚至忘记了睡觉。”胡德先向记者介绍,灵感这东西很奇妙,只是瞬间功夫,所以必须尽全力抓住它,如果错过了,就很难再把握了。
岁月悠悠,一晃几年过去了,胡德先在忙碌的工作中,追逐着自己的艺术梦想,他的技艺日渐成熟,对塑形、泥塑的热爱也与日俱增。后来,胡德先返回菏泽城,分配到棉纺织厂上班,工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还是捏泥人。
每逢周末,胡德先都会拿着家什四处游逛,寻找创作的原料——胶泥。“我常常骑车到一些偏远的农村去,掂着铁锨,拿着布袋,有时候不知道到哪儿去寻找,就不厌其烦地向当地的农民朋友们打听。”为了寻找上好的原材料,胡德先没少费了心机。
2001年,胡德先下岗了。一家老小怎么养活?胡德先没有心思再捏泥人了。他决定另谋出路,几次创业却屡屡失败,整个人消沉了下来。一天,胡德先又来到了他捏泥塑的小屋,突然眼前一亮:咱干别的不成,做泥塑还算拿手。要是能闯出一条道来卖泥塑,岂不是两全其美?
胡德先不再犹豫,他重拾起丢弃的胶泥。在他的巧手下,一幅幅精美的作品问世了。其中一尊泥塑名叫《品酒》,说起创作灵感,胡德先说:“老人在农村辛苦把儿女抚养成人以后,子女孝敬自己的酒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是喝着酒的神情有一种满足感。我就反复揣摩那种心理,捕捉这一瞬间,考虑成熟后,集中精力一鼓作气把它塑出来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胡德先做泥塑慢慢出了名,订单接踵而来,他说:“或许是上天的安排,这辈子注定了我和泥塑的缘分。”
文/图 记者 晁会芹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