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非遗”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菏泽“非遗”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2019-06-11 10:11:21 来源: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杰

  今年6月8日是第3个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菏泽文化历史悠久,特点鲜明,“非遗”资源门类较为齐全,价值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脉络较为清晰、保存相对完整。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目前,我市“非遗”项目、传承人四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非遗”保护传承平台体系基本形成,“非遗”保护成果显著。

  “非遗”项目曹州大地“老树开新花”

  清脆的扬琴,活跃的手板,响亮的歌声等声声入耳,震撼听者的心灵,菏泽学院有一特殊的课堂,传授的不是形体也不是器乐,而是有着300年历史的山东琴书,这就是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开设的地方特色课程——山东琴书传习班。

  据山东琴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巧莲介绍,在一次艺友聚会中,她认识了菏泽学院音乐教师冯晓群。“当他提出要跟我学山东琴书时,我觉得应该把大学作为一个切入点,动员菏泽学院音乐系办山东琴书班。声乐、舞蹈等都能进大学,为什么山东琴书不行呢?”李巧莲说。经过商议、筹备,2004年9月,山东琴书班在菏泽学院创建并开课,特邀李巧莲、孙明祥为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特聘教授。他们与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冯晓群,在山东琴书班教授山东琴书。

  “我是在创作《相见时难别亦难》时进入琴书班的,后来一直跟着老师学习,在老师的教导下琴书演唱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排练的作品在多个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一直跟随李巧莲学习的李清岩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据了解,我市“非遗”关注坚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以点带面、带动全盘的原则,拯救了一批濒危项目,打造了一批先进典型。鄄城砖塑、大弦子戏等一批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和有效传承。大弦子戏“依团代传”保护模式、山东琴书在菏泽学院的创新教学模式,被省文化厅在全省推广,并获评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和省 “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非遗”保护传承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起,全市共调查线索18000余条,搜集项目近4000个。截至目前,实验区内分别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31项、93项、293项,分别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22位、73位、362位。“非遗”项目、传承人四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目前,全市共设立12个市级“非遗”生态小镇,成为保护区的重要支撑。全市建有省级“非遗”研究基地一处、省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两处、省十大“非遗”保护特色村(社区)一处、省级优秀“非遗”馆一处,各类“非遗”传习场所(馆)70余处,建有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此外,积极实施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定陶等7县2区建成县级历史文化展示中心,部分乡镇、村也建成了历史文化展示室。全市多个县、乡镇、村居(社区)历史文化展馆入选全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十百千”示范点,还将联合菏泽职业学院打造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平台。

  早在2013年,我市被原省文化厅批准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8年,根据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要求,委托中规院编制《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全力推进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又在2017年启动了地方立法工作,《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经菏泽市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菏泽“非遗”飞进寻常百姓家

  我市可进行生产性保护的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有国家级5项、省级24项、市级67项、县级219项。依托木雕、刻瓷、粮食画等项目,培育了一批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积极探索、总结生产性保护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市依托“非遗”项目建立的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共3000余家,实现产值200余亿元,利税5亿元,实现安排就业人员26万余人,其中妇女14万余人,残疾人2300余人,困难群体1万余人。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鲁锦、木雕、面塑、陶艺、刻瓷、剪纸等门类比较齐全的传统工艺产品体系,木雕、工笔牡丹画、酿酒等链条较为完善的“非遗”产业集群,出现了鄄城县鲁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花冠集团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百寿坊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代表性企业。“非遗”产品远销全国56个大中城市及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鲁锦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曹州面人等6个项目入选第一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积极开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曹县孙老家等3个乡镇入选2018年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鄄城县精一坊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花冠集团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等5个企业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牡丹区穆李村被评为山东省传统工艺工作站。

  同时,“非遗”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省‘非遗’月”期间,通过各类展演展示活动对我市的“非遗”资源和“非遗”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打造了菏泽市“非遗”展演、“曹州古韵”非遗实景演出、鲁西南鼓吹乐大赛、“非遗”保护剧种优秀剧节目汇演、曹州“非遗”大讲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四平调、两夹弦、枣梆、商羊舞、山东琴书、面塑、剪纸等项目走进学校,在菏泽学院、成武实验小学、牡丹区实验小学等建立了传习所。此外,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菏泽市国韵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相继成立,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传承保护的力度逐渐增强。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