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曹县也是全国人民忍饥挨饿最为严重的一年, 因为1958年层层不实政绩浮夸,不切实际的盲目大锅饭。1960年,曹县人近乎半数挨饿、水肿、干瘦,外流人员成千上万。
1960年4月,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视察曹县后,立即调用飞机到曹县北关空投救命粮,然而空投下的粮食对全县来说是杯水车薪。
1960年11月,国家又拨付曹县16812吨粮食和棉花、被套及外地支援的近3万件棉衣,全部调集到了商丘西陇海铁路的小坝火车站。需从百里之外的小坝运到曹县,那时,曹县无铁路、无油路,仅有一条通往商丘菏泽的土路。县里又无运输车队,所有运输全靠人力、马拉车和架子车。如何将这批救济粮一点不少的运回,是摆在县委面前的重大课题。时任县委书记霍志仁、副书记丁捷、运梦松、高原共同商定,组织6300多人参加的运输队,组织马车1500多辆,人拉架子车4000多辆,独轮推车2000多辆。
为保证救济粮颗粒到百姓口中,尽量少用或不用民工,由各级党员干部带领、组织车队。县委霍志仁书记调度指挥,丁捷、运梦松、高原三名副书记和副县长每人一辆架子车。从百里之外的小坝拉救济粮,这样能省下不少粮食救济挨饿的百姓。那时用一个民工,一天需要开支一斤粮食,所有民工全部不要钱,要粮食。而用党员干部,全部吃自己每月固定的供应粮,节约每一斤粮食到百姓口中,县委几个书记算计的门清。
一支由书记、县长,各公社书记和党员干部组织的运输队成立了。他们各自揣着自备的掺菜的饼子和窝窝头,拉着架子车上路了,从曹县奔上陇海铁路线上的小坝。
近百里的土路,他们拉着架子车,一步步走去。丁捷、运梦松两位副书记,分别带着自己的爱人带领着架子车队,高原副书记负责马拉车队。
到小坝后,他们分装救济物品,丁捷和爱人的架子车装上了一千斤煤,运梦松和爱人的架子车装了一千斤救济粮。
千斤重物,全靠人拉!当时他们都瘦的青筋鼓露,人站在黄河故道的风口上,一阵风就能将人刮倒。但党交代的任务,几十万人的救济粮又使他们如同回到当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场。他们迎着刺骨的北风,脱掉棉衣挎上帆布织出的架子车肩攀,拉起沉重的架子车,一步步走向曹县,一千多斤啊,当这两个书记带领的架子车队走上黄河故道大堤,已是傍晚时分,他们用衣袖擦去头上的虚汗。坐下来歇息片刻,啃几口菜饼子,又艰难地上路了。
走啊走啊!这每一步都是那样沉重。男人疼女人,将肩攀拉得绷紧,使爱人少用点劲,而女人更疼男人,她们拼命的拉紧偏套绳往前赶,使自己的男人少用点劲。
人们说;种种活计中,水边拉纤是最重的活,而此刻这些书记、县长、公社书记们完完全全像激流中异水拉纤的纤夫一般沉重,艰难。他们在为党的航船,为百姓之船拉纤,那沉重的纤绳紧紧的勒进肩头的皮肉里。他们咬牙坚持着,一步一步的走向曹县。那里多少只手多少张口在等着这点救命煤救命粮啊!
累,他们能忍受,关键是饥饿。一天半斤口粮,他们还得留一点给孩子,给老人,到他们口里每天不足三两。尽管他们来时做了充足准备,用干菜叶和面做出饼子、窝窝头,但长途跋涉,还是早早把干粮吃完了。深夜12时好不容易赶到梁堤头公社。他们饿得实在走不下去了。把架子车放下。丁捷副书记、运梦松副书记的爱人,结伴离开大路,摸到了一块白菜地,用手摸索着白菜收后留在土里的半截白菜疙瘩,一点点的抠,一颗颗的扒,手指头抠得血糊糊的,但也仅仅得到两三个白菜疙瘩,地里已被刨挖多遍了。
她们如获至宝,拿回放到自己男人手上,看着自己的男人吞进嘴里。
梁堤头公社的领导拉粮已到家了。在自己地盘上,他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几个人一商量,先预支了各自的一点口粮,给丁捷、运梦松和几个副县长做了半锅面条,放了点葱花端来。丁捷、运梦松一看立马掉下脸来。脾气火爆的丁捷厉声质问:“为什么给我们几个下这半锅面条?”他手一指长长的车队,“拉粮的这么多,就我们饿、累吗?他们不饿不累?”运梦松接上话说,“你们这是让我们犯错啊!”“同志们,这种多吃多占的事我们不能干,不能干”。说完,让梁堤头的领导将面条端给梁堤头夏庄村几个孤寡老人和水肿最厉害的十多个孩子,每人分了半碗。
丁捷、运梦松啃掉了爱人用双手从地里挖来的白菜疙瘩。又拉起架子车迎着小北风上路了,饥饿劳累的腰身几乎贴着黄土路面,一步步的向北艰难的行进。
挨了批的梁堤头公社书记望着丁捷、运梦松一点点远去的、弓背的身影,望着这支长长的车队,一下蹲在路旁呜呜的哭出声来,哽咽着告诉来扶他起来的社长:“丁书记,运书记都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领导,身上多处枪伤、刀伤。他们宁啃白菜疙瘩,连半碗面条都不舍得吃啊!”“丁书记,运书记”他对着书记远去的背影喃喃的自语着,后续的拉架子车的干部,也被梁堤头公社书记所感染,红了眼圈,将肩上的绳拉得更紧,一步步向北走去。
第二天上午,运粮车队才到了曹县粮食局,局长朱幕品也是运粮架子车手,他放下车子没顾上喝一口水,和局工作人员一一给运回的粮食过称。
党员干部运输队拉回的粮食一斤不差,一两不少。
这批粮食很快分到了各公社、各村,救助了饥饿的群众,承担拉粮任务的干部党员没吃一斤一两。
当年,我们的党员干部就是这样勒紧裤带,与民同甘共苦,带领人民度过三年困难时期,为年轻的共和国夯实了根基,为我们树起党员干部光辉的楷模。不忘初心,愿每个人都别忘了这支党员干部运粮队。
作者 天阔
2018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