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入股变股民 政府与民不争利
伯乐:农民参股分红“试水”小城镇开发新模式
中国菏泽网消息 (记者 周天宇) 村头荒被撂多年,“空心村”土地闲置,改造起来让不少农民顿显资金短缺,这是困扰我市新农村尤其是小城镇建设的“瓶颈”。在成武伯乐集镇,从去年开始,伯乐村尝试由农民参股旧村改造,农民以土地、房屋和资金等入股、农民分红的小城镇新模式。今年内,430户农民将告别世代居住的旧居,搬迁到宽敞明亮的新家园。
6月14日上午,记者到成武县伯乐集镇伯乐村东南侧看到,曾经杂乱民居不见了,伴随着座座崭新门市房、楼房即将封顶,一座独具伯乐文化特色的小镇日渐成形,建筑工地上,三条商贸街正在硬化中,施工人员正在对外墙进行粉刷处理,门窗等陆续安装中。几位农民代表巡回监督着,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他们就及时提出并要求整改处理。“你们想不到,这里半年前还是杂乱无章等待开发的‘处女地’,而今已是高楼林立的小市场,已有6万平方米即将封顶,这真要感谢伯乐村带头人孙悬忠呀。”村民张武亮兴奋地说。
伯乐村位于成武城郊,是伯乐集镇政府驻地,也是历史上“伯乐相马”主人公孙阳的出生地,著名的伯乐墓就在村旁,是名副其实的“伯乐故里”。千百年来,伯乐村村民世代杂居于此,住着泥瓦房,喝着黄河水,相安无事。眼看着周边乡镇驻地小城镇开发后发生的变化,新上任的村支书孙悬忠等村委一班人急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心为村民干几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没有钱咋办?找钱找开发商,但30多个开发商到此核算后都被吓跑啦,无“路”可走。曾经在镇供销社工作的孙悬忠没有退缩,向当地党委请示后,几个人“偷偷'连夜到枣庄台儿庄和湖南凤凰古城,向他们取经,求法宝。回来后的“诸葛会”上,大家取得一致意见,以村委会为投资建设主体,启动民智,聚集民力,激活民间资本,让农民入股新农村改造,农民投资分红。说办就干,去年9月,他们先开党员会,再开群众代表会,连续开了三天会议,广大群众积极性高涨。第三天开始定合同,而从拆迁到动工仅用半个多月。接下来就是找设计院、找建筑商、备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李文忠是伯乐行政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作为伯乐村的50余名回迁户之一,现在他家的商住楼房有三层,他也是新开发的市场的一个小股东。在和记者的交谈中,李文忠谈起村里改革变化,满脸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房子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房子,房屋面积190平方米左右,三分土地,拆迁丈量后,这些都入股到开发中,按1:1.1比例给200多平方米的新房,我又参股入股了10多万元,换成300多平方米的新房和门面房,很划算,也很实惠。而村里以前的旧房,全部塌完的,也是按照现在的包赔办法,一点不少。伯乐村所有的村民愿意入股的入股,愿意要房子的给房子,要钱的还可以给钱。”
像李文忠这样的村民几乎都认同这个好法子,这也是拆迁进度快的最主要因素。“等到项目完工并销售后,我们这些股东还可能领到一份开发红利。”
为搞好工程建设质量,村里专门成立以孙悬忠、李学芹为指挥长的16人建设监管委员会,对购料、放料、建设、销售及资金等进行全过程监督,而镇政府则很少介入。及时公开收支账目,监督施工进程,确保了工程质量和阳光操作,而他们干的都是义务活。
记者了解到,在伯乐集村改造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主体作用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大包大揽,不越位参与,不与民争利,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村为主体、群众参与、集体决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开发模式。实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方式,积极发动村民以土地、房屋、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旧村改造开发,让群众成为开发的主人翁和受益人,共同进行开发改造。
“我们这种模式,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改善了农村面貌。通过民间融资也破解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融资难题。因为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监督员,确保了建设质量,同时也解决销售问题,农民积极订房,破解销售难问题,这也为我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探索了一个新的路子。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改善了民生,整合了土地资源,实现农户、投资主体和政府三方受益的共赢局面。”伯乐集镇党委书记李邦峰告诉记者,“模式已得到县委、县政府首肯,周边一些兄弟乡镇也纷纷前来取经学习。总结经验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对全镇15个社区的45个中心村陆续进行改造,改善好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伯乐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
(责任编辑:李 靖)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