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工程
中国菏泽网消息(通讯员 郜玉华 李得安
成明珠)在牡丹区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硬化沟渠、水泥村道纵横交织,联通田间地头,蔬菜运销车直通采摘现场。近年来,牡丹区立足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工程,撬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杠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
牡丹区以工业发展模式筹划农业发展,通过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方式,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引导鼓励农民严格按照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农业生产,着力推进有机蔬菜、生态林果等特色产业的提升发展,变过去的“星星点点”为如今的“遍地开花”。紧紧围绕蔬菜、果品、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通过财政扶持、土地流转、规划指导等措施,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目前,全区各类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到近百万亩,形成了沙土芦笋、皇镇圆葱、万福早春甜瓜等8大瓜菜生产基地。
按照打响品牌、形成名牌的发展战略,牡丹区完善了农产品检测体系,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申报。健全了“区检测中心、乡镇检测站、专业市场检测点”的农产品检测体系,确保了适应市场准入和品牌发展需要。裕鲁西达公司建立了芦笋标准化示范区,在产前、产中、产后实施统一品牌、品种、订单、配方施肥、销售价格的“五统一”标准,确保了产品质量。目前,全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面积45万亩,培育形成了“沁肺春”牌甜瓜、“杜庄”牌大米、“鲁绿”牌大葱、“沙土”牌瓜子等20多个特色鲜明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牌。
牡丹区采取服务促进、政策激励、典型引路等优惠政策,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民建立经合组织,就地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沙土芦笋、大黄集面粉、万福瓜菜等协会组织,主动与当地农业加工企业签订原料供应合同,组织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以新兴、胡集为中心的木材加工园区,聚集木材加工厂户1000余家,年加工木材200万立方米;以沙土为中心的果蔬生产加工园区,拥有加工企业200多家。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9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8亿元。
(责任编辑:安 琪)
更多新闻,请看中国菏泽网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
发送DZHZSJB到10658666,订阅菏泽手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