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金字塔尖”
——我市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侧记
中国菏泽网讯 一亩地,究竟能产多少小麦?多少年来,农民为之辛苦耕耘,农技人员为之不断探索。
科技在发展,经验在累积,金字塔尖上的摸索始终在持续。
在菏泽这样一个农业大市,高产创建活动给广大农民带来诸多惊喜,诸多期许。
提高“金字塔尖”更多新闻请看:中国菏泽网 http://heze.cn
刚刚在定陶县定陶镇李王庄村举行的“粮王”大赛上,来自曹县邵庄镇陈楼村的农民唐玉泉,以单产781.9公斤折桂,成功蝉联了“粮王”称号。
这是我市举办的第二届“粮王”大赛,781.9公斤的最高单产成绩比去年提升了56.1公斤!无论对于辛勤躬耕的老农,还是对于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这样的数字都让他们砰然心跳:金字塔尖一直在提升,多高才是它的极限?这个疑问暗含着惊喜,也孕育着期待。更多新闻请看:中国菏泽网 http://heze.cn
和种粮状元唐玉泉一起领奖的,还有他的哥哥唐玉亮。在去年的大赛中,唐玉亮以单产695公斤的成绩获得二等奖。这一次,他凭借着725公斤的单产成绩摘得一等奖。“从695公斤到725公斤的突破,是我难以想象的。”唐玉亮在欣喜之余,随即话锋一转,“其实提升的空间仍然巨大的,‘粮王’弟弟的纪录就在那里。”
暗暗较劲的不仅是唐氏兄弟,当日手捧荣誉证书的种粮能手们交谈甚欢,互相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心里想的都是让自己小麦产量高一点,再高一点。
“科学合理地提高小麦产量,让榜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提高全市小麦产量,这是高产创建的目标所在。”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怀存说。
三年三大步
从目前看,种粮状元的单产纪录接近我市小麦平均单产的两倍,巨大的提升空间成为高产创建的依据。
更多新闻请看:中国菏泽网 http://heze.cn
2008年,农业部确定实施高产创建活动。我市每个县区设两个创建点,每个点一万亩。该项目又称“十百万工程”,即每个万亩方实现亩产600公斤目标,百亩方实现亩产650公斤,十亩攻关田实现700亩产公斤目标。
该活动的目的是明晰的:依靠技术、品种、管理等方面的提升,不断增加小麦产量。进而以点带面,一方面不断刷新记录,一方面带动整体产量上升。而在当年,700公斤的单产目标,无异一道高大的墙,让人望而生畏——彼时,全市只有鄄城达到了这一纪录。
让人惊喜的是,我市小麦单产纪录不断刷新。去年,九县区有7个冲过最高亩产700公斤大关,今年,所有县区都将这一纪录甩在身后。与此同时,最高单产纪录构成的“塔尖”持续升高。
这些由农户创造的数字具有可信、可学、可推广的价值,甚至比科研单位的理论成果更加贴近实际。榜样的作用在于带动。目前各县区的高产创建田都成为一面面旗帜,三五年内,将各县区攻关田的经验和模式复制到乡镇,每个乡镇设立700公斤攻关田,将形成高产创建燎原之势。
仰望800公斤大关
在“粮王”大赛表彰大会之后,来自各县区的种粮能手嘴里讲的尽是种植经验,在他们心里,有一个数字,谁都不肯说出,那就是突破800公斤大关。在记者发问时,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现在看,单产过800公斤是迟早的事。”
“冲击小麦单产纪录要靠科学的理念,绝不会一蹴而就,还需要诸多努力。”李怀存坦言,我市高产创建取得丰硕成绩最关键的在于地力基础。地力基础不够,小麦亩产700公斤也不是每块地都能达到的。只有培肥地力,才能追求高产,而这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0年来,我市小麦平均产量提升了近10倍,这其中品种的优化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年来,全覆盖推广良种补贴,使得小麦品种择优而用,很好地提高了产量,也为今后推广更优良的品种奠定了基础。
此外,宽幅精播半精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化播种技术、一喷三防技术,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利用,使种植方式科学合理化;机械化作业的普及,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更因缩短了时间而确保小麦在最适宜的时期内播种……
科技在进步,经验在累积,小麦单产的“塔尖”在升高。800公斤大关只是一个数字,高产创建工作却赋予人们无限希望。
记者 丁厚勤
(责任编辑:正强)
发送短信DZHZSJB到10658666
订阅菏泽手机报 菏泽新闻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