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武安镇五界首王楼村,曾因位于五个县的边界,因此在村名“王楼”前特意加了“五界首”的字号。近日,记者走进五界首王楼村,探寻村名背后的故事。
五界首王楼:连接五县的村庄
中国菏泽网消息
五界首王楼村东头,是连接北京到深圳、跨越九个省级行政区的京九铁路。但铁路的通畅并没有改变这个村子的偏僻地理位置,也许她已经习惯了,600多年来,她就这样在喧嚣和平静中坚韧地默守着这方土地。
今年85岁的王同忍,离休后就居住在他引以为豪的祖籍地----五界首王楼村。“我们这个村,从建村时起,地理位置就非常偏僻。”王同忍老人向记者介绍,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福胜、王福宽兄弟二人由河间献县迁居此地建村。作为王楼村创始人,王氏兄弟二人被后人尊为始祖。王福胜的孙辈成人后,按照家族传统分家,长孙另立门户,东迁1.5公里,垦荒建村。两个村庄村民同宗同族,为称呼方便,遂将村庄分别命名为东、西王楼。没成想,东王楼建村时间不长,就先后收到五个县下达的皇粮征缴通知。原来,该村村址正位于巨野、濮县(今鄄城)、郓城、曹州、曲阜五个县的边界。征收皇粮时,五县官吏们想当然地认为该村隶属自己管辖。东王楼村百姓欲迁回老家却得不到允许,最终不得不每人缴纳了五份皇粮。冤比窦娥的东王楼村,因此被戴上了“五界之首”的“高帽”,村名也在清光绪年间更改为五界首王楼村。
有五个县的官吏们为五界首王楼村“当家做主”,该村百姓却没有安全感。“当时,人们流传有‘宁走三岔口、不走五界首’之说。”今年77岁的村民王传和,是王氏18世孙,对村子的典故了若指掌。他说,戏曲里的三岔口,是黑店盘踞之地,人们常在此遇到不可预知的危险。而五界首则更甚,即使是出了人命官司,官府也不管不问。
传说村里有口井,而这口井就是五县分界的标志物。有一年,井中发现一具死尸。人命关天,村人分别到五县报案,结果五县都不管。朝廷知晓后,要求五个县令全部到现场问案。五个县的县令到达现场后,虽然围井而立,却是分别站在自家的地面上。等井中尸体捞上来后,放在了郓城县地面上,郓城县令一皱眉说:“把尸体翻个身再验尸。”结果,衙役们将尸体一滚身,翻到了濮州地面,郓城县令说了句:“此案不在郓城县界内。”说罢上轿扬长而去。其他县令依葫芦画瓢,先后离开。
更多新闻请看:中国菏泽网 http://heze.cn
地理位置的特殊,让五界首王楼村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地域归属感,周边的村子也不把这个村当做“同乡”对待。抗日战争期间,周边村庄相继建起汉奸地主武装“杆子会”,五界首王楼村的村民既没有接到外村的邀请,也没有任何人发动、参与“杆子会”,他们平静地聆听着周边村庄传来的武装训练的声响。
“我们村没有汉奸,也没有革命烈士。”王传和引领记者来到村子大街上,指着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说,上面铭刻着周边10多个村庄的48名革命烈士的名字,烈士中没有一个是五界首王楼村村民。1946年,在郓城县六区武委会主任许明奎的带领下,武装民兵把伪乡长黄冠之的扬名碑拉来,涂去上面的字迹,镌刻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字样,树立在五界首王楼村街头。
五界首王楼村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每次行政区划的变迁中都有该村的影子。自清朝以来,该村先后隶属于濮州、郓城县六区鸡鸣乡、郓南县三区、郓鄄巨菏办事处、临泽县、郓巨县、郓城六区、郓城九区、五界首王楼乡、武安镇。
文/图 周 锋
(责任编辑:正强)
发送短信DZHZSJB到10658666
订阅菏泽手机报 菏泽新闻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