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城市低保人群中,虽然贫困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但造成贫困的原因却不尽相同。一些因亲人去世、家人残障而造成的残缺家庭,更是让人揪心。
残缺家庭: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本报记者 张伟 邓亚伟
一个残障家庭的苦恼
在菏泽市北顺城街西段一处破旧的小院里,住着张登山老两口和他们的二女儿张彦华一家四口。
张登山老人和老伴都有退休金,按说可以衣食无忧,但女儿一家四口却有三个残障人,这让他操碎了心。
20年前,张登山从市物资系统下属的一家企业退休,18岁的二女儿张彦华接班。正当张登山准备安心享受退休生活时,刚刚上班的张彦华却得了急性脑炎。经抢救,张彦华的生命保住了,但却留下了后遗症,智力受到很大影响。到现在她只能做点简单的家务。
后来,张彦华结婚了,生下了儿子亮亮。不幸的是亮亮先天性痴呆,现在已经18岁了,生活仍不能自理,衣服得别人给穿,吃饭也靠别人喂。
几年后,张彦华又有了女儿丽丽。丽丽小时候活泼可爱,一家人十分开心。可是命运之神仿佛就爱捉弄这个本已不堪重负的家庭。丽丽6岁时,在一次玩耍中摔伤了大脑,从此落下残疾,不过残障程度比亮亮要轻得多。
1月7日上午,记者走进这个饱经苦难的家庭。张登山老两口引记者在狭小昏暗的屋内坐下,张彦华站在一旁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亮亮在院子里远远地望着屋里傻笑,丽丽则躲在墙角里玩着几张纸牌,任谁喊也不抬头。
说起话来,张登山老人不住地唉声叹气。他说这些年二女儿一家一直跟着他过,现在张彦华的丈夫替她在单位上班,每月挣几百元的工资。老人说:“如果我不帮他们,这一家四口早就生活不下去了。”
现在张登山最担心的还是亮亮,因为亮亮经常往外跑,而门口的马路上车辆很多,他担心孩子被车撞了,经常寸步不离地跟着他。有街坊邻居曾劝他把亮亮扔了,但他舍不得。他说:“养个小猫小狗还舍不得扔呢,何况他是个人,是个孩子,是条命啊。”说这话时,老人的眼里闪着泪花。
采访中,张登山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谢谢”,他不停地说:“谢谢政府、谢谢各级领导,还想着俺这个家,经常来慰问,还给二闺女全家都办了低保。”
张登山已经77岁了,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他说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他惟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走后女儿一家人该如何生活呢?
柔弱双肩支撑一个家
在牡丹区北城办事处句阳社区,今年只有39岁的居民李清怎么也想不到,跟她同龄的丈夫在被诊断患上白血病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撒手人寰了,给她留下了一对正在上学的儿女。供孩子们生活、上学,李清勉强能支撑下来,但丈夫治病期间欠下的10多万元债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1月7日上午,当记者来到位于句阳社区的李清家时,她正在缝纫机旁忙着给儿子缝补裤子。记者注意到她家的房子已经非常破旧,屋子里几乎没什么摆设,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虽然正处于寒冬腊月,但屋子里没有任何取暖设施,显得非常阴冷。
“你怎么不点个炉子,好让屋里暖和一点?”记者问。李清听了指着房屋门口一个废旧炉子说:“刚入冬时,也想把炉子生起来,但现在煤球价格都很高,两个孩子都知道家里很困难,就说屋里别生炉子取暖了,睡觉时多盖床被子也就过去了。这之后,也就没生炉子。”李清说。
李清的儿子今年17岁,在菏泽二中读高二;女儿今年15岁,在牡丹区二十一中读初三。李清说,儿子和女儿都非常懂事,他们知道如今家里生活特别困难,就想方设法减轻家中的负担。李清指着手里缝补的裤子说:“这条裤子都磨破好几个洞了,我本想给儿子买一条新的,但儿子说什么也不让买,说补补还可以穿,我就找些同色的布再补补。”
李清告诉记者,他丈夫是2006年7月被诊断出患上白血病的。为治病,她陪着丈夫先后到天津、济南的大医院进行了治疗,但白血病这种病治疗花费巨大,在花光了积蓄,卖完了家里值钱物品,又借了十多万元的债务后,仍没有将丈夫从病魔手中抢过来。2008年春天,丈夫不幸离开了人世。
“他就这样走了,但我们娘仨的日子还得过,两个孩子的学也要上,我们借的债也得一点一点还。”李清坚定地用弱肩支撑起这个家庭。她在离家几公里外的一家制衣厂找了一份缝纫活。每天清晨,李清给儿女做好早饭后,就骑着自行车往厂里赶。因为要给孩子们做午饭和晚饭,下班后,她又要赶紧往家里赶。虽然她每天只能挣20多块钱,而且要不停地奔波,但李清从没有叫过累和苦。她常常对自己说,等还了债,供两个孩子上了大学后,一切就会好了。从丈夫去世到现在,李清已经瘦了二十多斤,而且因为营养跟不上,还常常出现头昏的状况,身体也越来越差。
“我可不能歇着,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的关键时期,我必须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多干点活、挣些钱。”李清说。
目前,李清全家已被列为城镇低保救助对象,政府给予了适当救济,暂时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但家里所欠下的十多万元巨额债务,还是将李清这个柔弱的家庭妇女压得喘不过气来。
记者手记:据市民政局低保科科长赵建优介绍,目前我市共有5万余人享受城市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主要包括城镇特困重病人员、孤残人员、丧失劳动能力人员以及“4050”中的下岗失业人员。为保障城市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生活,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对城市低保对象进行大病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保证了城镇低保对象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2008年,我市城市低保人员月人均补差达105元,比去年同期提高40元。
一笔多则一百多元、少则几十元的低保金,在一些人看来也许只是孩子一个月的零花钱,但对于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困难群体来说,却是一笔救命钱。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我市不断加大对城市低保对象和特困群众的救助力度,但部分城市低保对象因大病、失业、家庭变故等原因,仍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他们亟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援助。
让我们伸出温暖的手,用爱心温暖特困家庭,让这个冬天变得不再寒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