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12月8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菏泽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颁布施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我市先后印发了《菏泽市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菏泽市土壤污染防治排查治理暨专项执法行动方案》;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确保省、市土壤污染防治任务落地见效。
我市开展农用地详查,掌握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原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省国土厅联合开展农用地详查,我市积极配合,全市共布设土壤详查点位1550个,调查结果全部为优先保护类。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掌握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严密组织,加强调度,加快推进,攻坚克难,完成460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摸清了底数,初步掌握污染地块环境风险情况。
严把建设用地环境准入关,确保“住得安心”。建立健全联动协调机制,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作为办理建设用地的前置条件,对未完成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地块,坚决不予办理用地手续。全面落实“净地”供应制度,坚决杜绝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实现了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的目标。
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管理,做好源头防控。确定并适时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名录,加强调度,督促企业落实自行监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制度等8项主体义务,消除土壤污染隐患。
调整农业投入结构,防范农用地新增污染。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积极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全面建立剧毒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制度。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