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曹南诗家李百盈(下)

太平天国北伐援军因路经单县,李百盈经历了单县知县组织兵勇与北伐援军的战斗,并在三月二十三日以《甲寅兵难记》一文记下了此事,此文被收入《单县志》,为研究当时太平天国运动留下了资料。文章记载,咸丰四年二月十六日,北伐援军渡过了黄河,十七日,丰县失守,二十日,北伐援军从单县东境进入金乡。单县知县卢朝安带着兵勇等地方武装去截击,走到刘家集,遇到了北伐援军的后卫辎重部队,双方交战,北伐援军被杀七百多人。第二天一早,北伐援军主力回击,卢朝安的乡勇被杀三百多人,狼狈逃回单县城。李百盈分析失败原因说,是因为老百姓组成的乡勇不会打仗,队伍还没组织齐,前面的人就呼啸而出,加上夜里走了五十里路,也没吃早饭,所以被击败。到了中午,知县带兵勇回城,都气色惨淡,人心惶恐。都以为单县城保不住了,但发现太平军没有攻城,李百盈感叹,大概有老天保佑吧。其实,北伐援军目的不在攻城,因为解救被围困的北伐军已迫在眉睫。但金乡县城就没这么幸运了,北伐援军攻破县城,守城的乡绅不少都被杀,李百盈记载:“遇害者万九千余人云。”北伐援军走后好几天,单县被杀乡勇的家人才敢去收敛遗骸,但都溃烂不能识别了。之后,知县卢朝安在单县的天台设祭,观者无不泪下。二十四日,巨野又被攻破,知县和两千多人被杀;二十六日北伐援军撤出,一路上郓城、寿光、冠县、朝城、莘县都被攻破,唯有临清攻了几次才攻破。因为李百盈在朱世德的家中,朱世德守城未出,他的弟弟跟着清军行动,回来后向李百盈讲述,所以知道得非常详细。李百盈的这篇文章从其个人来说,带有倾向性,当然,他也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局限。李百盈和朱世德关系非常好,两人经常互有诗歌唱和之作,他们的不少诗作记载在曹州大儒徐继孺所撰的《曹南文献录》中。

李百盈晚年的时候,回村定居,他热心家族事务,参与修订家谱,并力所能及地教授村民的孩子识字。他和《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一样,年龄大了,依然没有考中举人,仍然是一个穷困的秀才,后来依照清政府的惯例成为岁贡生,后葬于小李庄。李百盈一生交游广泛,著作等身,著有《荷浦诗抄》《荷浦文略》《南行录》《同岑集》《诗话》《明名臣事略》等书,但因为无钱印刷,所以没有流传下来。其诗作能查到的只有《曹南文献录》收录的98首和《城武县志》所收录的6首。总的来说,在当时的曹南一带,能够和李百盈一样,为了诗歌的创作而别家疏财、漫游四方的文人是极少的,况且当时交通不便,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治安情况又不稳定,在那种情况下不远万里去寻诗觅句,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李百盈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这样去做了。他这也是真正实现了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梦想。从这一点上说,他也无愧于“曹南诗坛之领袖”的评价。

李百盈的五个儿子都是庠生,特别是他的二儿子李宗恂(字像园)的长子李元亮(1887—1956),也就是李百盈的孙子,民国期间在当地风云一时。

李元亮字陶村,他的青年时期正遇到清末废除科举考试,于是进入县里的新式学堂读书,因学习优秀,保送到山东优级师范学堂,入第三类第一班学习,于宣统二年(1910)春天毕业,成为师范科举人。1911年,周自齐被袁世凯任命为度支部副大臣,度支部1912年后改为财政部。周自齐是清华大学创始人,后曾任民国总理、摄行大总统。周自齐的家乡是今成武县孙寺镇周郑庄,周家和李家祖辈是世交,都曾求学于晏堌堆李氏,通过这层关系,李元亮毕业后到了财政部任主事、佥事、秘书等职务。1912年,周自齐任山东都督兼民政长,李元亮又入山东督办公署任高等顾问。1913年,周任袁世凯内阁交通总长后,李随其任交通部顾问;1914年2月周任财政总长后,李又调回财政部,后调任吉林省烟酒事务局局长。1920年,又任山东省烟台海关监督。1922年,任全国一期众议员的李元亮参与曹锟的大总统选举,投其一票。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1月,吴佩孚兵败,率残部2000多人由天津塘沽乘军舰南下,在经过烟台时,让李元亮筹措军饷,并施加压力,让他左右为难,感到前途未卜,遂辞职入京寓居,后曾任财政部高等顾问,大总统府顾问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其转居济南,与同乡筹建过“三中军服股份有限公司”。解放战争时期的济南战役后,流亡河南商丘一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家乡定居,1956年春去世。

在李元亮的家乡小李庄村,还流传着他的不少故事。李元亮当时在家乡一带购置有几千亩土地,每到麦子收获季节,不少穷人都偷偷到其地里割麦子。一次,李元亮到地里去看麦子收获情况,正遇到一个人从他的地里割了不少麦子往家里送。李元亮身边虽然跟着不少人,但他却对割麦子的人说:“就割这一点?再回去割点!”还让人割了麦子送给偷麦子的人。小李庄村的村民在外发生纠纷事件,第一个找的人就是李元亮,由他出头帮助解决了不少事情。他住的院子是一进三的混砖院落,四角修有炮楼,还有持枪护院的家丁,对村民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混乱的社会时期,该村都没有遭受战火。

据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家有关部门曾向居住在家的李元亮发出邀请,让其进京。李元亮接到通知后就出发了,但其已经六十余岁,年老体弱。行至济宁准备坐火车时突然患病,未能成行,留下遗憾。病愈后他返乡居家多年,深受村民尊敬,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张长国 张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