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30日
第A4版:人文菏泽

陈鑫元:那记忆里的一道彩虹

陈鑫元老人翻看获奖证书

20世纪50年代,他怀揣青春梦想,作为上海来菏泽的大学生,把异乡作故乡,生活了六十五载。从医生到院长,他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折磨。日前,由他来菏支医经历改编的小品《忘不了》被搬上舞台,向人们讲述他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日前,在庆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的文艺汇演中,一名上海大学生到菏泽支医的真人真事小品倾情上演。

小品故事情节是,作为大学毕业生的陈鑫元,被分配到原菏泽县卫生院(现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到菏泽后,在搭乘人力三轮车到医院报到途中,当得知三轮车师傅家人生病,他放弃报到为其家人治病。与此同时,作为院长的陈桂林为了欢迎他,特意安排秘书李同志前去接站,却扑了空。

于是,李同志找到菏泽县人事局张科长,询问是不是被其它单位先“抢”走了。疑惑中,菏泽县人事局张科长在李同志陪同下,特意赶往菏泽县卫生院,却巧遇问诊回来的陈鑫元,交谈后双方化解了误会。

剧中主人公陈鑫元、女院长陈铁林、人事局张科长、女秘书李同志、三轮车师傅等人物原型鲜活,展现出那个时代社会各界响应党中央“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号召,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中,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剧中陈鑫元是否真有其人?现在生活的好吗?带着疑问,记者与陈鑫元取得联系,了解了那舞台背后的故事。

来到南华康城小区,叩门进入陈鑫元家中,落地窗照射进来的阳光把客厅照亮,屋内白色的墙壁,发黄的瓷砖,一组布艺沙发依东墙而置,看起来已有些年头,一张条桌居中而放,而对面电视柜上放置了一台液晶电视,却让人有了一种现代之感。

现年90岁的(虚岁)陈鑫元,祖籍上海市静安区(现为上海市长宁区),1953年,他从上海市五四中学毕业,进入山东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学习。

1958年,正在上海一家医院实习的陈鑫元接到毕业分配通知,于是乘火车赶到济南,之后带着学院开具的介绍信,拿着“大包小包”坐上发往菏泽的汽车。他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所以,两天的时间,我已从繁华的上海滩,来到了鲁西南的这片沃土。”

出车站后,陈鑫元遇到一位推三轮车的师傅,听说他到菏泽县医院去,师傅热情招呼他上了车,之后将他拉到一处挂有“菏泽县卫生院”单位,看到这些他怀疑是沪鲁语言不通到错地方,恰在这时遇到了陈桂林等人。他说:“陈桂林握着我的手说‘菏泽县卫生院’,就是我报到的医院。当然,陈桂林、李秘书、张科长、三轮车夫确是真人真姓,只是陈桂林当时职务是副院长,而我也确实是到菏泽卫生系统报到的第一名大学生。”

如今,翻开伴随陈鑫元半生的皮箱,棕色皮革已发暗,学生证、毕业证、荣誉证书,照片中昔日的翩翩青年,如今已化身耄耋老人。

工作后,陈鑫元发现院区是几间平房,全院只有十几个人,每人就是一个科室。因为药品器械奇缺,对发烧患者不得不用井水进行物理退烧,对儿童、老年人医生无奈只能建议用西瓜汁或多喝水来退烧。

“我把想法向董书记汇报时,他说了声‘好’,然后说陈院长我全力支持你!”陈鑫元说,因为医疗办公用房日趋紧张,他筹划要建一栋三层门诊综合楼,找到了时任菏泽县委书记的董玉仁,希望帮助解决资金不足的境况,最终建起了现在位于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南门处的三层楼房。

临床上,陈鑫元看着一个个鲜活生命正遭受着二间瓣狭窄疾病的困扰,于是决定向这门技术进军。他说:“我们邀请了时为济宁医学院专家的卢林前来,多台手术最终获得了成功。最初,主管部门因上一级医院未开展该项技术,有开展是否过早的顾虑,事实证明有硬件的情况下,在专家帮助下我们医院也能开展!”

正如小品叙述,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陈鑫元一样的老领导、老同志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才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安全的防线,它像一道道彩虹映红了天,也照亮了我们推动新时代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前行的路……

文/图 记者 孟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