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5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网络暴力 文明之殇

□ 苏东霞

6月2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武汉一小学生校内被撞身亡”事件中,孩子的母亲杨女士,因不堪网曝,在小区内坠楼身亡。一场意外,原本已经让这个家庭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网暴更是让悲痛在这个家庭叠加。网暴之下,又何止是这位漂亮的妈妈生命定格?2022年2月19日,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因为拿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向病床前的爷爷报喜遭受网暴后不堪网暴自杀去世;花季少年刘学州、开拖拉机去西藏旅游的网红“管管”,他们的生命都是因为网暴而终止。网暴没有国界,甚至不需要理由,不分场合,任何人都可能以任何面貌变成网络靶子,陷入漩涡中心不能自拔,网络暴力已经成为文明之殇,时代之痛。

1.网络之殇

所谓网暴,即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实施的暴力行为,是现实社会中的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是发生在虚拟空间中的道德审判,是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语、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的总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网络的诞生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体现,拓宽了人们交往的空间,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更加便利,为社会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一些网民却利用网络的这个特点,把网络作为伤害人、打击人的一个重要工具,在网络之下,一场人肉搜索,就可以让一个人体无完肤,一群键盘侠的随意敲打,就可以混淆视听,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据澎湃号分析的去年311个案例中,超四成是普通公众,近六成的患者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扰。网络原本是服务人的工具,但是在网暴者手中却成了杀人的工具。

2.文字之殇

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是一种在互联网空间中借用文字、语言、图片等形式对他人进行的暴力。文字实质上是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人发明文字,是为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与沟通,使人类脱离了口传身授的历史阶段,开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新步伐。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本身;既传承文化和文明,又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象征。

陶渊明用语言文字为人类描述了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岳飞用语言描述了自己的精忠报国之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人生最为落魄的时候,苏东坡用语言文字抒发了自己豁达的胸怀;一篇《论持久战》,毛泽东用文字点燃了中国人革命的希望,以及对战争的正确态度,关键的时候,文字的力量从来都不逊于飞机大炮。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字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类文明传播和传承的速度和效率,但是也成为一些人伤害攻击他人的利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在《史记·张仪列传》中,对于语言的杀伤力作了精准的描述,意思是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谗言诽谤多了,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如今,借助于网络的力量,文字的杀伤力被无穷放大,网络暴力的出现已经成为新时代不可避免的文字之殇。

3.自由之殇

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自由越来越充分。然而一些人却把法律赋予自己的自由作为一种伤人的工具,任意侵犯他人隐私,甚至伤害他人的人格尊严,肆意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和人身攻击。

歌星李玟因患抑郁症去世,但是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玉兔精李玲玉却因此被网暴,被网友指责辱骂、冷嘲热讽。原来,李玟去世第二天,李玲玉在社交平台更新动态,她分享了多张岁月静好的生活照,并配文“好心情”。陶渊明曾在《拟挽歌辞三首》诗中写到“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李玟去世,很多人都非常难过,但是悼念和不悼念都是个人的自由,每个人终归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李玲玉的举动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网暴者而言,这种行为简直罪不可赦,肆意地对其进行口诛笔伐、道德绑架,甚至质疑她人品差。忍无可忍的李玲玉最终发文,解释自己和李玟并不认识,希望网友不要恶意篡改自己的思想。

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在一定法治范围之内的自由,虚拟的网络空间也不是法外之地,一个人自由权利的行使都不得以伤害他人的自由为目的,网暴的出现是对自由的阻挠,也是对自由的伤害与践踏。

网络暴力是一个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现象的出现,不是一种原因导致。同样,消除一种社会现象,也需要全社会的合力,愿大家携起手来,一起努力,还网络空间一片净土,让网络拥有自己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牡丹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