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像很多朋友一样未见其人先见其书,在菏泽的楼堂馆所乃至街头巷尾,会时常看到题写的牌匾,书风潇洒,大气磅礴,犹如一个憨厚坦诚的鲁西南大汉淋漓尽致地向人们展示出自己的情怀。我是因此才知道葛焱这个名字的。
有次我从北京回故乡办事,事情办得很不顺利,不得已小住几日。在中国银行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里,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葛焱。他个子不高,但很精神,眉宇之间充满了睿智。他正在写字,挥动大笔,风卷残云般地在宣纸上闪展腾挪,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随之而出,很快就铺满了房间的地板,赢得了阵阵喝彩。再看他的书法,真的是风樯阵马,不拘一格,点划之间自有一种时代的豪情和能量。通过聊天,我们竟然还是师兄弟。
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籍安徽砀山属于湖西革命老区,老父亲葛振民先生师范毕业后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文革”期间受到不公平待遇,但是他始终不改初心,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更忠诚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葛振民先生曾任山东《牡丹文学》杂志社编辑,我还是一位小作者的时候就认识葛老师,对我幼稚的作品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校对纠正。他的认真与敬业,让我终生难忘。葛焱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也正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得以启蒙的。父亲教育他要想当一位书法家,必须首先做一个正直的人。他的第一个毛笔字也正是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从“人”开始的,他还深深地记得他用的是一支早已磨秃的大笔,饱蘸浓墨,写下了一个厚重的“人”字。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精神的启蒙一直鼓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和指南。
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了,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他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惬意的生活环境和自己钟爱的书法碑帖,参军入伍投入到抗击越南的战斗前沿。我们在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时,往往被他的气势所打动,他的书法艺术绝对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的坊间小调,也不是那种让人莫名其妙的现代抽象,他的书法是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军人情怀完美结合的产物。我们只知道是书法艺术成就了他,但是他自己却没有把自己当成书法家,他经常开玩笑地说,他的书法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农兵学商,只要大家有所求,他都会尽力满足。在我记忆中他似乎没有像书法家们那样举办过什么书法展,但是他把自己的书法展办到了社会时代的屏幕上,他让菏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多了一抹亮丽的艺术色彩,这才是他最大的成功与快乐。
葛焱的书法与时代紧密关联,少年时代学书,努力临摹传统书法,打下了很好的书法基础。也许是性格使然,他比较喜欢魏碑的气势磅礴,尤其是摩崖碑刻,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风雨雷电,每每见到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常常让他驻足凝神,流连忘返,心摹手追。他一直认为书法是时代的最强音,要符合时代的心声。我们的祖国历经沧桑巨变,已经是屹立于世界文化前沿阵地的东方巨人,泱泱大国的精神风貌与书法艺术的审美境界是一脉相承的。他的艺术没有沉湎于工作室的小格调,因此,他每年都要外出考察学习,对照名碑名帖,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本来的面貌,足迹遍及几十个省市,其中的艰辛难与外人道。画画需要写生,需要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同样,书法也需要“写生”,他说最美的碑帖不是在图书馆里看到的,而是在大自然中。一块顽石,因为有了书法文字而成为一种艺术美的载体,这不足以让人感动吗?他多年来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对书法艺术进行顶礼膜拜的。正是有了这样的敬畏之心,他才会以虔诚的情感去完成他的创作。他的书法首先感动了自己,然后才感动了别人。
葛焱是一位闹市中的修行者,他通过书法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对于人生的理解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得出。他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使他的书法艺术风格变得天真烂漫。他把对书法的真诚贡献给社会,单凭这一点真让那些玩弄书法技巧的书法家们感到汗颜。
我祝福他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 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