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
第A6版:文化

锅灶熬时光 药香传古今

—— 访单县梨膏熬制工艺非遗传承人张传宾

检测梨膏装罐质量

网络直播梨膏“切块”

梨膏熬制成片

梨膏熬制现场

近日,位于单县浮岗镇石小集村的梨膏加工车间内,非遗手造者正在直播梨膏手工“切块”过程。

据悉,梨膏熬制工艺盛行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200多年的薪火传承。作为第七代传承人,张传宾建设了梨膏制造企业,年产量达到300吨,产值400多万元。大部分产品通过网络销售,由微商进入大微商,全网同类产品销售第一名,复购率90%以上。

张传宾介绍,他是自幼在梨膏的糊香甜味中长大的。其老家单县朱集镇与享誉“中国梨都”之称的安徽省砀山县毗邻,砀山酥梨闻名遐迩,是优质梨膏熬制的不二选择。将新鲜的秋产酥梨压榨成汁,采用古法慢火熬制,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甚至连水都不会加,最大程度保证了酥梨膏的原汁原味。“现在虽是机器时代,但依然使用的是铁锅熬制,亘古不变的是遵循传统工艺,熬制时间长达18小时,1瓶梨膏的熬制需要18个优质酥梨,因此优质秋梨膏才能做到被绝大部分消费者接受和喜爱。”张传宾说。

在黄河故道一带,至今的年长者还将梨膏糖作为冬季的保健必备品。嗓子不舒服了、咳嗽了,只需含上一小块儿,甜滋滋、清清凉,嗓子的不适感就会逐渐消除。

张传宾说,熬梨膏是十分耗工的活儿,其特点就在一个“熬”字,也是秋梨膏制作的技术高低所在。他的老辈用柴火熬制,耗费的是时间,考验的是耐心,人守着锅灶,瞅着火候,从白天熬到晚上……

熬制秋梨膏主要有两个环节:熬浆相对烦琐耗时,要把梨汁熬至锅底沸腾并冒出密集的泡泡才行,汤汁在时间的流淌中慢慢变得浑厚。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熬制,梨浆会被熬得色深黏稠,感觉用筷子就能挑起来,这时候就要把火压到似有似无;熬膏环节同样用文火,偶尔搅一下锅即可,黏稠滚烫的梨浆在锅里翻滚绽放,馨香萦绕,拂面而来,焦糖的味道会让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

在张传宾的记忆里,其祖爷爷、爷爷、父亲都是赶集串街叫卖梨膏和膏糖。而他是注册了自己的品牌,通过网上直播叫卖,销量和收益显然不能同日而语。

张传宾透露,熬梨膏是一个方子“熬”古今,配有川贝、杏仁、贝母、冬花等中草药精心熬制而成,自古受誉“药膳饮品”,常用于缓解因热燥伤津所致的肺热烦渴、便干燥闷、劳伤肺阴、咳吐白痰、久咳咯血等呼吸道病症。张传宾完全遵循的是先人承继的制作古法,草药放入的先后顺序极有讲究,从未更改过,因制成后形如糖块儿,食之清爽,又有秋梨润肺之功效,又称“百草梨膏”。

小小的一瓶梨膏,小小的一块膏糖,承载着黄河故道一带老百姓的岁月回味和幸福向往,也佐证着传承者的情感坚守和精神守望。据悉,目前梨膏同根雕、叶雕、刻瓷、剪纸、面塑、方笙、拓片、刻章、制香、馓子等一样,入选单县传统手造非遗传承项目目录,被塑造为“单县善品”,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 记者 王富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