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尚云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社会养老负担偏重。2022年菏泽市两会期间,张伦市长回复大众网友“10个关注度特别高的问题”,其中就有“应对老龄化问题”。那么,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颐养呢?
首先,要进行观念的彻底转变。一是重塑老龄化思维。山东省人均预期寿命逐步提高,2020年已达79.13岁。目前,菏泽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9.2岁。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老年和老龄化。国外许多老年人在60岁、70岁乃至80多岁时仍在继续工作。将老龄社会视为一种正常发展的社会形态,需要改变全社会对老年人的消极观念,鼓励老年人积极融入社会。二是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要求,大力开展健康素养教育,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掌握基本的医疗健康知识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预防慢性疾病的发展,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关键。
其次,对“家庭养老”给予更多支持。未来的养老模式并不是以机构养老为主,即使在发达国家,养老的主体也仍然是家庭。对家庭养老提供支持:一是为老年人的赡养提供条件。倡导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对于在老人居住区域就近购房的给予契税方面的减免;社区通过组织开展免费培训等形式,向家庭成员普及照料失能、失智等老年人护理知识和技能。二是支持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以及重度残疾的老年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的,政府应当给予资金补助。三是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比如,按苏州、广州“时间银行”模式经验,志愿者可以根据其志愿服务时间储蓄优先享受社会养老服务。
第三,不断创新“机构养老”方式。一是推行养老机构“民办公助”。公立养老院硬件设施完全由政府投资,每年得到政府补贴,这是公立养老院物美价廉、物超所值以致门庭若市、人满为患的原因。民营养老院则不同,收入来源基本上靠服务收费,根本无法与公立养老院竞争。借鉴济南“善德养老院”经验,采取“民办公助”方式,是切实可行的。二是改变“养老补贴”方式。从养老院服务的对象上考虑,将财政补贴补到有入住需求但经济上有困难的老人身上,让他们自由地选择养老院,让养老机构公平竞争。补贴困难的老人与直接补贴养老机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的养老机构,都必须以更好的服务质量来争取更多的老人入住。
第四,积极探索“文化养老”新途径。无论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为老年人创造条件参与文化生活,可以使老年生活充满乐趣、幸福感提升。一是抓源头,解决文化活动场所问题。在新建小区或养老机构,要留足文化活动广场。二是抓关键,解决资金和人才的落实。多渠道筹措文化建设资金;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挖掘广大党员干部中身怀绝技的人才,鼓励这些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社区、养老机构文化建设中。
第五,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业”。一是发展老龄事业。这是政府的重大责任。比如,统筹规划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立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创新“互联网+”服务模式等。二是发展老龄产业。人口老龄化正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老龄化本身带来挑战的同时,又具有潜在的重大机遇。从现在开始,至少30年内,老龄产业将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一段黄金时期,养老产业将成为朝阳产业。三是发展老龄金融业。老龄金融实际上是当前最急需要发展的和老龄化相关的产品之一。在投资产品方面,个人养老金计划产品形式应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老龄金融被称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需要政府承担这方面的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责任。
总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及社区服务,巩固和提升机构养老功能,保障老年人获得与其身体状况相对应的养老需求,是各地政府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