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2年09月23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应把握的“三个尺度”

□ 刘玲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好群众的表率?如何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如何把所辖区域带出一片新气象?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个尺度”。

一、领导干部要有善心

有善心,就是党员领导干部为人要心地善良,常怀善念,宽厚悲悯。善是为人的思想根基,领导者心善,才能处处牵挂群众的冷暖安危,才能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善是一种美德,领导者具备了这种美德,才能以善为宝、多施善政、多解民忧。

党员领导干部要有善心,但为善不能过分善良,不能是非好坏不分。俗话说: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里的“善”就是指过分善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过分善良,就会缺少是非观念、软弱无能,承担不起惩恶扬善捍卫群众利益的职责,很难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群众对这样的领导难以产生信任感,认为这样的领导缺少魄力,没有坚定的意志,做不了他们的主心骨。

二、党员领导干部要搞好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做好当前一切工作的基本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中艰巨复杂的发展目标任务,领导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看家本领。

你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还得亲口尝一尝,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一个地方的工作,不光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避免本本主义。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中,毛主席不是留洋研读马列主义的海归派,也不是中国最高学府里传播马列主义的学院派,然而就是这个山沟沟里的土秀才,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毛主席成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善于调查研究。生在山沟、长在山沟里的毛主席,早在学生时代,就游走湖南的很多地方,和那里的人民群众同吃同住,调查掌握了湖南各个阶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并写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导早期的农民运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著名篇章都是来自于毛主席对当时中国革命现实的深入调查研究,由此可见,开展调查研究是推动我们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好方法。

党员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和群众要形成“水乳关系”。这样的领导群众才拿你当自家人,有心里话愿意和你说,有意见敢向你提,你才能听到群众真正的呼声。

要耐下性子多和群众探讨交流,多在矛盾尖锐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沉着冷静,要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研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方案。

三、要学会用树典型的方法来打开工作局面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就是创办经济特区。为了发展中国的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产生了搞经济特区的想法:“我们在深圳先搞一个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如果搞成了就在全国推广,如果搞砸了也没有关系,对整个国家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要摸着石头过河,不要害怕,不要缩手缩脚,要通过这个特区试验,闯出一条血路来。”后来这个特区实验搞成功了,这个典型在全国推广,使中国的经济在短短的几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际上,创办经济特区的做法,就是运用树典型来打开全局的一种工作方法。

单县高老家乡张武楼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却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连一些大城市都没有做到的垃圾分类的道路,极大地改善了本村的人居环境,后来单县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在全县、全市以至全国推广。一个突破性的想法出现后,先找一个地方试点,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拿出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然后大面积推广,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种榜样为后进者提供成功的经验,这就是树典型的做法。所以,只要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并在管辖范围内全面推广典型,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极大地推动本辖区各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单位:中共单县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