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2年09月23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 万福玲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期间,明确要求山东“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菏泽市是人口大市,就业总量压力较大,应努力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上走在前,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上取得更大实效。

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把就业工作摆在“六稳”“六保”之首,通过采取健全政策体系、鼓励自主创业、关注重点群体、完善技能培训、开辟新型就业渠道等措施促进就业,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28万人。2021年菏泽市城镇新增就业7.34万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实现了“十四五”就业工作的良好开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菏泽市依然面临着就业总量压力较大,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质量不高,疫情对就业冲击极大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因此,菏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仍是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菏泽当前实际,对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首先,坚持把就业定位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其他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制定实施。政府要建立投资项目就业影响评估制度,将对就业的影响作为决定投资项目的重要因素。其次,强化地方政府在就业优先政策实施中的作用。对地方政府考核时,应该把就业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想尽一切办法使针对就业的政策落地。再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力度实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运用就业补贴、扩岗补助等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

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首先,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鼓励企业家们“走出去”,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优化营商环境,给民营企业“输血”,帮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其次,调整产业结构。应着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及行业,稳步提升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

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政府对创业平台要加大扶持力度,整合资源打造优质创业载体,扩大创业示范引领效应。对创业者提供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对创业失败者,在税收、社保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提高就业服务质量。首先,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高频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借助全国的信息网络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并为劳动力就业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开展好“山东菏泽-名校人才直通车”等“10+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落实重点企业常态化用工服务。其次,推进就业市场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跟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接。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首先,以需求为导向,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全面实行“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培训服务模式,满足各类群体不同培训需求。其次,切实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完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配套机制,保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合法权益。最后,创新培训模式。着手推行“3+1+2”校企合作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互联网+职业培训”的方式,推进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以适应个性化的培训需求。

针对重点群体精准施策。首先,要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就业见习岗位开发力度,实施“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其次,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帮扶。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台账,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岗位,推进农民工为主的群体返乡创业。再次,加快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提质扩容行动。各县(区)要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县级配套资金,拓宽困难群众就业路。

科学构建高质量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高质量就业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给就业工作指明方向。科学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十个方面:人职匹配度、工作的稳定性、劳动报酬合理性、劳动条件的完善性、晋升机会的公正性、社会保护的健全性、工作挑战的适度性、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备性、工作决策空间的自由性、工作满意度。在这10个维度下面,开发若干项具体指标对就业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引导菏泽市人口逐步实现高质量就业。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