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才是强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也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近期,各县区围绕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加快推进人才引育创新,完善“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研究确定了2022年度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通过书记选题、领衔攻坚的方式,推动人才工作打开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牡丹区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加快形成人才集聚好态势,出台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焦“3+3”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双招双引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大“人才飞地”建设和“柔性”引才力度,全年引进“高精尖缺”专家人才团队6个,新增合作高校院所5家以上。搭建引才聚才平台,加大青年人才招引力度,新增本科以上青年人才2000人。实施“归雁兴区”引才工程,吸引更多牡丹区籍人才回乡,年内实现返乡创业就业5700人。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依托职教园区,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行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技能型人才高地。
定陶区
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打造优质人才服务环境。聚焦区域内的各类人才,对人才分类建档,制定并发放“定陶惠才卡”,构建起完备、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全力推动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制度落实落地,完善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等各类人才子女入学认定标准,打破户籍、学位等限制因素。依照创新人才、企业家、青年人才等类别,定期举办人才沙龙活动,组织成立“银企俱乐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经验互鉴、互帮互助。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发放惠才卡100张以上,在文旅、交通、健身等方面推出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和转学的难题应办尽办、服务到位,举办人才沙龙活动共4期。
曹县
创新引凤筑“曹”机制,打造返乡创业新高地。深化返乡创业工作机制改革,强力塑造曹县“引凤筑‘曹’”改革品牌。深耕企业融资、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服务站管理、返乡创业园建设、创业贷款及内部管理等规章制度。深化创业创新培训机制改革,重点做好“招引培挖”四篇文章,依托县外服务机构、县内培训学校、新闻媒体,开展双招双引,开设特色课程,挖掘先进典型。创新“云端”服务机制,打破疫情服务壁垒,开展“云讲堂”“云招聘”“云课堂”,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档升速。力争全年新增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就业1万人以上,创办领办各类经济实体0.5万家,带动就业8万人。搭建人才返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平台。
成武县
创建医共体人才引育机制,推动人才共融共享。围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医共体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引进新路径。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备案制人员招聘、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医共体急需紧缺人才。构建人才培育新模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在岗继续教育、外出进修学习、跟岗实践锻炼等,提升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健全人才联动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体系,以资源共享、人才下沉、技术协作为重点,促进医共体内人员柔性流动、双向交流,实现医共体人才协同发展。年内力争引进医共体人才150人;培训医护人才10000人次;选派总院医生到分院培训帮扶,选拔分院医疗人员到总院跟岗锻炼,“双向交流”200人次。
单县
大力实施“菁英汇单”青年人才引育工程,提升县域人才发展活力。精准定位引才目标,深入企事业单位基层一线,开展调研,详细掌握了解人才技术需求情况,制定引才清单。深入开展多形式招引活动,通过“高校直通车”“春风行动”“青鸟计划”等线上线下活动,大力引进硕士研究生、“双一流”建设高校等急需紧缺优秀青年人才200名以上。积极搭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力争新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企业技术中心等省市级人才平台5个以上,提升平台聚才作用,吸引青年人才入驻。持续强化人才培育力度,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评价技能人才100人以上。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000人以上,不断提升青年人才专业水平。
巨野县
实施“麟州英才”工程,打造特色人才品牌。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并发布《“麟州英才”实施方案》,在县内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方式,从全县各类企事业单位、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选拔出20名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授予“麟州英才”称号,纳入“麟州智库”后备专家管理,任期内工作成绩突出者直聘为“麟州智库”专家。结合巨野特色产业,优化柔性引才模式,放眼县外潜在人才,建设六大“麟州智库”,“麟州智库”专家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考核合格直接授予“麟州英才”称号。通过实施“麟州英才”工程,努力建立起县内、县外两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实现人才强县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郓城县
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助推发展新动能。完善人才政策,推动政策落地落实。拓宽引才“渠道”,保证人才“流量”。完善“人才+产业+项目”模式,实现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坚持“高端引领”战略。明确人才需求重点,以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市动能转换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为抓手,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前置储备、接续助力,释放人才能量。深化校企科研合作,狠抓“一企一平台”工程,围绕机械制造、高端化工、生物医药等六大主导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引导企业设立高水平科创平台或离岸人才创新中心,聚力引智、借力发展,力争年内引进5个以上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入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10人以上。
鄄城县
高标准建设生物医药科创中心,推动人才链、研发链、产业链三链驱动。健全政策扶持体系,立足鄄城实际,借鉴先进地区孵化器建设成功经验,完善县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高标准建设生物医药科创中心。对接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产学研合作高校,年底前完成6个产业化转移项目,柔性引进10名左右生物医药领军人才、150名左右高层次产业人才。全要素配置生物医药中试孵化平台和十大产业化共享平台,打通“政产学研”创新项目孵化通道,助推一批原创性项目孵化及产业化,打造3-5家优质生物医药企业。成立道地药材产业研究院,柔性引进10名左右的中药材专家,实现中药材种植提质增产,推动全县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明县
实施“外引内育”战略 打造企业人才集聚新高地。强化企业基础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县域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人才大集”等线上线下招聘行动,助力企业疫情期间跑出生产“加速度”。深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力争年内新增技能自主评价企业20家。实施“百名企业家培养工程”,着力提升企业家决策管理、资本运作和风险防控能力。精准发力抓好各类人才工程及创新平台建设,年内柔性引进各类专家(团队)30人以上,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达到70家。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健全完善“揭榜挂帅”“人才飞地”等引才机制,着力破解困扰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推行“产业+人才”引才模式,实行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深度融合,实现落地一个项目、引进一批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目标。
市开发区
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特色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区”有机融合,加快具有孵化功能的平台建设与产业方向关联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立足全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具备高承载能力和配套水平的特色产业园,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持续推进构建新型高端专家智库,依托与我区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省工程咨询院,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培养产业领军人才,通过强化人才支撑,实现创新式发展。力争孵化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申报国家省市级人才项目数量等较去年有明显提升,健全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高层次科研人才为支撑的孵化器建设新模式。
市高新区
搭建共享平台,助力才聚高新。围绕了未元大健康产业智慧化项目建设,通过合伙人制度、MAH平台、离岸平台和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实现人才、创新成果聚集。建设工业4.0智能工厂,打造“智造+共享”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搭建人才链。全面推行MAH、CDMO合伙人等合作模式,激发人才研发热情,提升创新药转化效率。坚持“研发在全球,孵化在菏泽”“资源在全球,产业在菏泽”理念,打造北京、苏州离岸创新平台,引进一批人才及项目。力争聚集包含院士、跨国公司首席科学家等在内的高端人才20人以上,引入药品100个品种以上,通过MAH等模式引进项目及团队2个以上,依托项目吸引集聚产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上,通过人才智力聚集,促进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