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艳 刘娟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这是新时代以来党重视民生思想的延续,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民生问题关系到全体民众的生存与发展,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现实问题。新时代新征程增进民生福祉,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已取得的发展成绩,对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增进民生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从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从秉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到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户籍制度改革,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这些举措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并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增进民生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坚持不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这一全球性、历史性问题的系统解答,完成了世界观、方法论的创新发展,推动了理论的原创性突破,制定了全面的治理方案,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通过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增进民生福祉能够统领带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实施政策、采取措施、开展行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经济发展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资源、资金和服务,离开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民生关系党的性质宗旨,也关系扩大内需和高质量发展。只要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调动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对各项稳经济政策的信心,从而激发出共同奋斗的力量,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作者单位:中共宁阳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