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5年03月05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菏泽地名前世今生●

娘娘营

娘娘营位于曹县城西北40千米,庄寨镇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处。全村近110户,3800余人,有孙、张、王、卢等姓,孙、张二姓居多。

娘娘营原名马尾墙,因临黄河,又名临河寨。明永乐年间,因燕王妃改称娘娘营。传说燕王朱棣为加强北方的军事力量,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率领文武百官北迁,于此驻军屯田。其间,朱棣爱妃李娘娘病死葬此,从此更村名为娘娘营。

娘娘营原属开封府祥符县辛安里,于清雍正年间拨入曹县。《曹县地名志》载:明初,张氏自山西洪涧县迁河南开封府祥符县辛安里马尾墙;清雍正十三年,辛安里划归山东曹县,马尾墙随属之;因明燕王妃随驾曾在此安营,又称娘娘营;晚清武举孙振勤生于该村。

孙振勤自幼习武,尤擅耍刀,臂力惊人。冬闲无事,一日村人在一地窖取暖聊天,不料一300多斤大石磙掉入窖中。众人想尽办法也没把石磙弄出来。孙振勤来到地窖,仔细查看一番后,立身伸手抱起石磙举到了地面。众人见状,呼为大力士。

其实习武是鲁西南人的传统,为强身健体,也为防身。这和昔日村村建寨墙一样。为防匪防患,娘娘营村曾于清末修筑了坚固的寨墙。匪首刘进甲曾率一百多名匪众攻打该村,村民依靠寨墙,不但能成功地防守,而且能有效地杀伤匪徒。刘进甲来势汹汹,结果没占到便宜,只得落荒逃走。

面对盗匪,娘娘营村民不甘欺凌;面对外敌,娘娘营村民更是勇敢地站出来与之顽强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娘娘营村因处在鲁西南抗日根据地西侧前沿,经常遭受日伪军的扫荡。1942年10月,日伪军扫荡该村,烧毁房屋3100间,抢走大牲畜205头,粮食38000斤,太平车30辆,鸡500只,猪羊100只,服饰300件,砍伐树木800棵,毁坏生产工具150件,所抢财物共拉走83太平车。枪杀、烧死革命干部及群众张雪来、张运田、孙永喜、吴金钟、孙文忠等18人。

敌人的暴行没有把群众吓倒,娘娘营村民前仆后继、勇敢地斗争。孙广寒、张华民、张景平等进步青年先后入党。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工作,建起了农会、妇救会等组织与日伪军斗争,为民族独立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张迎雪(1920年生,又名张进雪,1940年参加民兵抗日队伍,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至抗战胜利担任村农会会长,1947年国民党181旅428团乘机进驻庄寨,地主还乡团死灰复燃,伙同国民党大肆杀害村干部和民兵武装;同年10月1日,张迎雪在村内巡逻时被还乡团抓捕并残忍杀害。2021年1月,张迎雪烈士墓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孙郭氏(本村妇救会会长)、孙荣喜(本村村长)、孙万箱(考城县八区区长)等40余位干部、战士和民兵为国捐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娘娘营村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张玉藏带领七位姑娘试种棉花,组织棉花实验队,创造了麦棉套种的科学种植模式,影响到周边村庄,使娘娘营成为全菏泽地区种棉的先进典型。

20世纪末,娘娘营村民依托当地丰富的桐木资源和240国道绕村而过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木板加工业,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的木材加工特色专业村。 丰瀚 酆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