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5年03月05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富国强军益民的“计然经济学”(四)

在勾践灭吴成功后,计然就“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了。据记载,他退隐封禺之地修道去了。这个封禺之地据种种线索考证,应该在今成武县白浮图镇的防城村一带。《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仲尼曰:‘汪罔之君守封禺之山。’”汪罔之君又称旺芒氏,也就是防风氏。他们依水而居,生活在水沼地带,古代成武位于上古大野泽南岸,此处水沼遍布,到处都有一汪一汪的水泽。至今,成武一带的民间俗语还以“你是哪汪的人?”来表示籍贯方位。

防城村一带应是夏禹时代的一个小诸侯国——方国的所在地,方与防两字在上古通用,也是防风氏的部落所在地。因为防风氏属于华夏凤族部落,山东地区四个风姓国任(有仍)、宿、须句、颛臾都在鲁西南一带,这说明,防风氏正是风姓国,地处防地,因而被称防风氏。封禺之山应该是该地上古先民所避水的堌堆,现在菏泽有着大量叫山的堌堆,如历山、青山、梁丘山、文山、箕山等等,这个封禺之山千年以来在该地应该是失名了。现防城村周边仍有不少堌堆,如高堌堆、黑堌堆等等。所以,计然退隐后,应该是到了这里隐居。防风氏的有关事情孔子叙述的非常清楚,这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详细记载,孔子为什么知道这么多防风氏的事情呢?因为他的曾祖父孔防叔曾经就在成武县的防城做官,从孔防叔开始,孔子家族才开始以孔为姓。当时的防城是鲁国的西大门,孔子在出鲁周游列国的时候,就曾到防城来凭吊。孔防叔在防地为官多年,当然对这里的名人防风氏很了解,代代相传,所以孔子对防风氏的了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计然为什么急流勇退呢?《范子计然》记载:“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原来,在范蠡没有拜计然为师的时候,计然就看出了勾践不可与之同利,后来的发展果然不出他预料。这也是他退隐的一个方面。看到老师退隐了,范蠡也不敢久留在勾践身边,他用老师对他说的话转述给了另一个功臣——大夫文种。《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见到范蠡寄来的信,推说有病不上朝。有人向勾践进谗言,说文种准备造反。勾践就赐剑给文种,文种遂自杀。

勾践伐吴成功后,范蠡离开勾践前,长叹了一声说:“计然的策略有七个,越国用了五个就伐吴成功了。这些计谋用于国家,证明是正确的,我准备把这些计谋用于富裕家庭上。”于是坐着小船泛舟五湖而去。范蠡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他怕别人认出他,就变更了姓名为鸱夷子皮,来到了齐国,投奔了田常。

田常又叫田成子,田成子的父亲田乞是齐国的相国,田成子后来也成为了齐国的相国。范蠡来投奔他时,田成子还没有继承父亲的职位。范蠡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给文种写了那封信。一次,他和范蠡一起到燕国去,田成子家中富裕,穿得很阔气;范蠡穿得破破烂烂,和仆人一样背着包裹跟在他的后面。当时的路途遥远,路上很不平静,为了防止有人加害,范蠡就给田成子讲了一个故事。范蠡说:“您听说过干涸的沼泽里的蛇搬家的事情吗?沼泽干涸了,水蛇要搬家,有小蛇对大蛇说:‘你前面走,我跟在后面,人们都认为是普通的蛇在迁徙,人看见了就必然会来杀我们。不如你背着我前行,这样,人们都认为我是神明而不敢加害。’现在你衣着华丽而我衣衫褴褛,如果你把我当成上宾,你也不过是一个千乘之君;如果你当我的仆人,那么我们就会被看做是万乘之国的使者。你不如充当我的仆人。”田成子一听非常有道理,就背上包裹而扮成范蠡的仆人。到了旅店,旅店老板对待他们非常尊敬,专门给他们献上了酒肉殷勤招待。后来,范蠡发现田常有野心,于是离开了田成子而到了定陶,把鸱夷子皮这个名字改为朱公。他认为定陶是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交易的地方,就按照计然所教授的方法按照季节不同而囤积货物,并讲究诚信经营,在十九年中三致千金。范蠡得到如此财富,并没有为富不仁,而是把钱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的亲戚。范蠡年老后,让子孙经营财产,最后财富达到巨万。所以,大家把富有的人都称为陶朱公。清《曹州府志》记载:“陶朱公墓,在城北五里。”与府志记载的项梁墓位置相近。

范蠡为什么要反复改名字?笔者认为,他是在学习老师计然的做法。计然曾先后更换过好几个名字,就连当时的人都弄不清他的本名,这可能是他在乱世中的一个自我保护措施。范蠡为什么要到定陶来?原因之一是当时的定陶是天下之中、四方货物交流之地,便于经商。这或许是计然给他的建议;另一个原因据笔者推测,定陶距离老师计然的隐居地成武县的防城和家乡鄄城县的濮上都相距不远的缘故。

经笔者测量,范蠡所在的定陶与成武县的防城和鄄城的葵丘临濮之间相距都在一百华里,是一个钝角的等腰三角形,这惊人的巧合是偶然的吗?如果当时计然从隐居的地方回家乡,半路上正好可以在定陶与范蠡见面并休息,退隐之后的计然与范蠡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他们之间有过交往,但据常理来说,师徒之间还是应该有交往的。之所以没有被史书记载,一个是因为退隐之后在他们身上没有发生重大历史事件,也和官方断绝了联系,无事可记载;另一个就是他们经常更改姓名,以至于人们不知道他们的过往历史,随着年龄的增长,朝代的更迭,他们也不再惹人注意,就这样掩蔽于历史的风沙中。

计然是当时那个时代产生于菏泽这片土地上的杰出人物,也是有明确记载的老子的弟子,而且还著有《文子》一书传世。作为道家的传人,奉老子为先祖的李唐皇室后人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家奉为“四子”真经之一。

总之,计然的名气虽不如弟子范蠡大(范蠡被称为商圣),但实际上论谋略,计然是更胜一筹的。老子《道德经》中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从这方面看,计然功成身退的思想是受之老子,他也是真正贯彻了老师道家的思想并实践了的人,既保全了自己,又在历史的典籍中留下了让人大书特书、为之赞叹的一页。

张长国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