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4年10月11日
第A4版:理论与实践

浅谈德育与个性培养

□ 楚景华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德育与个性培养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就坚实的道路。本文旨在探讨德育与个性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将二者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它关乎人的品质、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一些人在面对困境时选择逃避和推卸责任。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与德育的缺失有关。因此,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德育并非空洞的说教和灌输,而是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实践来加以体现。笔者在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班上有一位名叫张佳慧的同学,她在学校里一直成绩优异。然而,有一次她却因为一件小事而失去了控制,与一位同学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事后,笔者并没有简单地批评她,而是耐心地与她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告诉她,一个人的品德比成绩更加重要,因为品德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这次交谈让张佳慧深受触动,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从此,她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还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友谊。

与德育相辅相成的是个性培养。个性培养能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是教育对每个学生独特性的尊重与呵护。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个性培养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独特之处,鼓励他们勇敢地展现自我,追求自己的梦想。

当然,德育与个性培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德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底线,使他们在追求自我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而个性培养则让德育更加生动、具体和有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力量和价值。

在探讨德育与个性培养的深刻联系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德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石,使他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偏离正确的轨道;而个性培养则为德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得道德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成为学生内在成长的强大动力。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德育与个性培养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一方面,传统教育观念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德育与个性培养的重要性。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在道德观念和个性发展上的缺失和不足。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也给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个性发展带来了诸多干扰和挑战。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德育与个性培养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实践。

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与个性培养的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学校需要注重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德育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不仅如此,将德育与个性培养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教育领域一个富有深度与广度的课题。这种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教育实践能够巧妙地将德育与个性培养相融合,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既充满道德光辉又彰显个性魅力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将不仅能够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社会成员,更能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探索和实践德育与个性培养的新路径,为培养新一代既具有高尚品德又拥有独特个性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奋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见证一个更加美好、和谐且充满活力的社会因我们的努力而诞生。

(作者单位:鲁西新区马岭岗镇张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