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2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 冯琛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郡县治,天下安”,以县城为代表的小城镇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桥梁,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主战场。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重要发展取向,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区与突破口,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新的内涵与时代使命。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县域从范围上讲,包含城镇与乡村。因此,对县域来说,发挥好城镇与乡村的纽带作用尤为重要。无论从地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县域对农民的吸引力和亲近度都较高,是发展农业农村、富裕农民的切入点和依托,是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着力点。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从粗放式增长向高质量集约式转变。这就要求县域要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对主导产业进行再梳理、再定位、再聚焦,找准自身优势潜力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最佳结合点,因地制宜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培育和发展符合本地特色的富民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发挥县域经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重要作用。

着力推进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域教育联合体、城乡学校共同体,提升乡镇中小学设施条件。二是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均等。推进县城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乡镇下沉,加快构建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专家定期下乡坐诊、手术等医疗服务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比照城镇居民医保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三是加强农村特殊群体服务。加快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关爱服务体系及服务设施,发展城乡养老服务联合体。参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与收入比例,适时适度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推进县域城乡文化交融并蓄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县域是保护传承的主阵地,加强县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耕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交融互补。深入挖掘、继承、创新县域内优秀农耕文化,开展县域内传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分级分类管理和保护,塑造具有县域历史底蕴、时代特色的文化地标,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村庄有机更新,加大县域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农业遗产等保护力度,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性、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突出乡土风情、彰显文化特色的乡村。

统筹县域城乡要素市场

创新完善县域城乡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打破城乡要素资源循环壁垒。探索设立人才下乡专项基金,对于城镇居民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在薪酬、贷款、税收、租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探索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下乡人才,享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权益。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推广点状供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支持设立县级乡村振兴基金、城乡融合发展基金,探索通过担保融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补助等措施,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和市场主体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建设。

健全县域城乡体制机制一体化,夯实城乡制度融合

第一,下大力气破除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二元化体制,构建平等的城乡关系。围绕人的发展、地的规划、钱的流通,谋篇布局县城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发展路径,重新调整县城规划路线,疏通城乡要素流动的渠道,明晰城乡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鸿沟。第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顶层设计层面构建制度框架。严格遵循国家关于推动城乡融合所制定的相关制度举措,落实落地政策规划,并结合本地优势引导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优化城乡要素合理配置路径,加大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快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步伐,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