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厚植石化产业优势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 杨静丽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近年来,菏泽市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厚植主导产业优势,坚持不懈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续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和区域首位度,高效推动菏泽市石化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构建基础扎实、层次丰富、链条完整的现代化石化产业体系。

坚持高端定位 建设一流园区

2018年以来,省政府先后批复认定菏泽东明、定陶、单县、巨野、郓城、成武、鄄城和曹县等县区8家化工产业园区,东明工程塑料产业园1家专业化工园区和5个企业重点监控点,为菏泽市高端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载体支撑。各县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找准发展定位,推动化工园区差异化特色发展。东明石化产业园区是省政府批复的第一批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产业。2024年2月,借助扩园契机打造了具有优势特色的综合物流园区,并以此为中心,以东明石化等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重点,构建横贯齐鲁、对接中原、辐射半径超过500公里的石化产品集散网络,打造铁路、公路、管道、海运网络有机衔接的石化产业链物流服务体系。依托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水平和配套服务保障,东明石化产业园在全市率先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创新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区两园”的全新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年初,园区共有14家企业入驻,其中化工企业10家。

强化科技创新 打造发展高地

为有效推动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菏泽市坚持技术引进与技术研发并重,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竞争力。一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依托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应用,积极响应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号召,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向优向强发展;二是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成立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创新“政、产、学、研”管理模式,高效实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一体化推进,助力化工企业攻克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三是优化产业园区科技创新机制,完善产业项目从立项到入驻,再到产业化发展的全程专业追踪服务体系,为化工企业落地生根创造良好的生态土壤和成长环境;四是持续优化人才结构,坚持人才与项目“联姻”,引才与留才并重,实现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让更多有能力有技术的“千里马”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尽情驰骋。

聚焦项目支撑 提升产业能级

产业发展兴盛离不开项目的大力支撑。菏泽市以“四个一批”项目库为抓手,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为依托,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大力引进项目。在立足本地石化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策划论证储备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优质项目,重点推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烟台万华高性能化工新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二是保障项目建设。坚持土地、资金、人才、设施、服务向石化产业项目集中,石化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全力助推优质项目落地生根见效,加快集群发展速度。三是促进项目良性循环。重点依托本地重点企业,如石化集团、旭阳化工等骨干企业,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加工等,坚持能源转型“向新而变”、产业升级“向绿而行”,加快与前沿技术高位嫁接,着力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促进项目生产良性循环。

“软”“硬”兼施 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作为地方发展的“软实力”和“硬支撑”,是吸引企业乐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关键所在。为此,菏泽市政府立足三个维度,采取三步走的思路,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如实行领导帮包责任制,在全省首创“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三亮”专题行动等,持续强服务、优环境。一方面紧抓“硬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电子招标系统,推进行业综合许可“一业一证”改革,为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做好“硬支撑”。另一方面积极打造“软环境”,聚焦延伸拉长化工行业“服务链”,组建重点项目专班跟进小组,对重点项目建设全程跟进,全方位打造“保姆式”服务体系、“摇篮式”发展环境,精准把脉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靠前服务、一包到底,有效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营商环境逐渐成为菏泽市的“金字招牌”。据“企查查”平台大数据分析,2018年以来有6595家企业由省外迁入山东,其中1130家迁入菏泽,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作者单位:中共东明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