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4年06月28日
第A6版:人文菏泽

李月典:开国上将杨勇的“异性兄弟”

1939年3月2日,八路军115师主力进入鲁西南,3月3日打响了樊坝战斗,这是八路军进入山东的第一仗。686团担任这次战斗的主攻,团长兼政委杨勇指挥了这场战斗,一举拔除了樊坝日伪据点。稍事休整,115师主力继续东进,杨勇带一个营的兵力留驻鲁西南,配合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他们一边抓武装斗争,一边抓统战工作,团结各界人士,征集扩充兵员,曾在郓城县李集镇李村营驻防。

李村营的李月典,是一个开明士绅,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名望。他久仰杨勇将军的大名,两人接触后,李月典被杨勇为国为民、英勇善战的爱国之心所感动,他尊称杨勇为“老弟”,杨勇也称李月典为“大哥”。

因为敌人的封锁和破坏,军用物品非常紧缺,小到食盐、布匹、毛巾、肥皂、笔墨纸张等生活用品,大到枪支弹药、汽油柴油,都难以购买和运输。当时,为了生意上的需要,李月典和郓城县的汉奸头目伪县长刘本功是结拜兄弟,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自从被杨勇称为“大哥”后,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决定利用自己的商人身份,为杨勇“老弟”解决军用物资。他首先在郓城开设了两个店铺,又在济宁开设了3个店铺,作为军用物资的联络点。他使刘本功下令:凡我结拜兄弟李月典的货物从济宁到郓城境内,任何人不准检查,谁查谁是“小王八羔”。就这样,李月典以开药铺做买卖为名,为八路军杨勇部队的购买军需物质。

1941年,是郓城县抗日斗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敌人的疯狂镇压,使不少同志惨遭逮捕、杀害。这年夏天,共产党员、郓城县游击队领导人李玉秀同志在嘉祥县大柏树黄垓村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倒立起来往嘴里灌水,坐老虎凳,肋骨被打断了三根,他守口如瓶,宁死不屈。李月典得到消息后,马上找到日军宪兵队,以自己的生命担保,说李玉秀是他的店伙计,这次出差是为他联系货源。敌人将信将疑,但顾及着刘本功的面子只得放了李玉秀。

李村营村南1500米处有个杨府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村里群众十分支持八路军的抗日斗争。1941年春天,村民杨登选突然失踪,两天后得到消息,他是被地痞、土匪绑架了。条件是杨府村要拿出40支步枪、两挺机枪换人,错过了时间、地点就等着收尸。大难当头,群众找到了杨勇,杨勇将计就计,暗中设下埋伏,在交货换人之际将绑匪60余人全部俘获。绑匪中大多数是穷苦百姓,他们对日伪军十分仇恨。为了争取他们,李月典逐个走访询问他们的家人,拿出自己的钱财资助那些家中有困难的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些人在李月典的教育敦促下,全部参加了八路军杨勇的部队,奔向了抗日战场,很多人成为抗日英雄。

李月典一直跟随杨勇的部队转战南北,为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作出了特殊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月典留在浙江省湖州市华光酒精厂工作,时常受到杨勇“老弟”的问候,后来光荣退休。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千千万万的人民子弟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背后也有无数个像李月典这样的人,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冒死支援,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