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4年06月19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 文玉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近年来,菏泽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突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菏泽实践”中书写了新篇章。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要求,对符合实际、看准了的事情,就大胆干;对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就坚决改;对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就勇于试。近年来,菏泽市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大胆干”,“坚决改”,“勇于试”,创新实施了一批具有菏泽特色优势的改革事项,谋划推动了一批关乎当前、影响长远的务实举措。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了菏泽高质量发展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改革,让菏泽在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等方面蹚出了“新路径”。如在大手笔布局的“231”特色产业体系中,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理念,用“市场”理念运作产业园区,用“离岸”理念搭建科研平台,用“整合”理念招才引智,打造了全产业链聚集的专业园区,推动了整个产业裂变式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78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205亿元,从山东省第13位跃升至第8位,实现了十年“三级跳”“五进位”,成为山东省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市之一。

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要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也是新征程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原动力、出发点。多年来,菏泽市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我们尽锐出战、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告捷,170万群众稳定脱贫,历史性高质量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完成了滩区迁建这一天字号的民生工程,让14.6万滩区群众告别苦日子、开启新生活;新建改扩建了50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了学位3万个,实现了学校“扩容”、教学“提质”;牡丹机场的正式通航、鲁南高铁的全段通车,让菏泽牡丹飘香世界架上了“空中走廊”和“陆上通途”;巨野工笔画勾勒出的美丽画卷,外表华美、兼具文化内涵的曹县汉服火爆“出圈”,为菏泽乡村振兴“插上翅膀”;菏泽市大力实施“牡丹”工程,积极做好牡丹“花样文章”,牡丹产业正从单一观赏到全产业链加速发展,“富贵之花”已变身为菏泽百姓的“富民之花”。

聚焦干部作风能力提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要坚持守正创新,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改革“方法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以作风建设抓改革落实。近年来,在实现“后来居上”征程中,菏泽市以作风建设破题开路狠抓工作落实,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激发担当作为新活力。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菏泽市委关于提升干部队伍能力作风的20条意见》,明确要求锻造六种作风,提升六种能力,强化八种保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行动方案。《意见》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把担当作为融入血脉、见诸行动,以过硬作风和本领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积极争当“后来居上”征程中的引领者。从市级领导包联企业责任制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机制,到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三亮”专题行动,再到《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营商环境的改革优化“四步曲”,吸引了一个个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项目相继落户菏泽,菏泽干部心齐、气顺、劲足的氛围更加浓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激情全面迸发。作风建设让干部队伍的精神提振起来,潜能挖掘出来,筋骨强壮起来,为菏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

当前,菏泽正站在积厚成势、蓄势跃升的新起点。新起点要有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菏泽实践”迈出坚实步伐,为“突破菏泽、后来居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菏泽市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