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4年06月05日
第A4版:人文菏泽

让粮食在手中开“花”

——记省级非遗项目东明粮画制作技艺传承人韩国瑞

韩国瑞认真创作粮画

东明粮画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古代的五谷祭祀活动,始于民间,传于民间,兴于盛世,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利用粮食、草籽、菜籽、花种等颗粒的自然形状和颜色,经过防腐处理后,加之染、切、拼、粘、排、雕等工艺,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在木板或瓷盘上拼粘各种图案。省级非遗项目“东明粮画”传承人韩国瑞,在传统粮画防腐技术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科技,使粮画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挂在墙上的“精神食粮”。

返乡传承非遗技艺

韩国瑞自幼跟随外婆赵桂芳学习粮画制作技艺,上学期间一直学习书画艺术。大学毕业后,在广东教书,因工作出色,后来升职做了副校长,待遇优厚,可是在他心里却一直有一种说不出的故乡情结:小时候和姥姥学做粮画的情景时时在脑中闪现,各色的小种子在老人的手里经过道道工序,就做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有字、有花、有鸟、有动物……小时候的鲁西南,乡间是很贫困的,农民没有机会接触字画,但一粒粒种子在老人的手里做成粮画,拿来送人,挂在墙上,就成了乡间最普通的艺术享受。

2013年春天,为了更好地传承粮画文化,发展粮画产业,33岁的韩国瑞毅然决然放弃了广东高薪的工作,辞职回到家乡,在这个不足500人的小村,开始了粮画的研究和创作,坚守着这门古老的技艺。

研发攻克防腐难关

在多年的粮画创作与探索中,韩国瑞为了收集各类种子,跑遍了很多地方,只要有机会出差,常常顾不得游山玩水,不是去书店就是逛粮食市场,甚至跑到深山老林里寻找采集中意的种子。随着时间的积累,韩国瑞收集的种子已达200多种,工作室里摆满了大大小小装满种子的瓶子,各种种子颜色不一,大小不同,其中最小的种子颗粒像线一样细小,能穿过针眼,简直就像一场“种子大会”。

为了攻克传统粮画防腐难关,韩国瑞不断创新和提升技术,经过锲而不舍地钻研,最终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研发出了一套环保、无毒、经济的粮画防腐技术,该技术有二十多道工艺流程,每个环节都严格要求,可以达到防虫、防腐、防霉、抗氧化的效果,使粮画作品不变形、不褪色、不冷缩、不热胀、不霉变、不虫蛀、不发芽,可经久保存。

屡获大奖受表彰

韩国瑞创作的粮画博采众长,画风工写结合、适当夸张、简练生动、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粗犷中不失精妙,古朴中透着典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粮画风格,其粮画作品多次参加文博会、非遗博览会、工艺美术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屡获大奖,很多作品被高价拍卖或收藏。韩国瑞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乡村工匠”“文旅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山东省乡村旅游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文/图 通讯员 杨俊洁 记者 彭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