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单县牌坊文化广场,编楹联、写楹联、求楹联的市民摩肩接踵,年俗年味氤氲,热闹氛围浓厚。
每到春节,在牌坊广场及其周边复建的牌坊上贴楹联,单县楹联、书法名家张贵祥、郭志杰、王志国、王玉强等已经坚持了十几年,创作楹联千余副,真实反映了单县璀璨夺目的人文历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
楹联又称对联,民间还称对子,春节张贴的楹联特谓春联。楹联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生动明快、咏物明志、朗朗上口,是平仄协调的对偶语句,与诗词歌赋等文学体裁有着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
春节,一年一度,单县家家户户写楹联、贴对子,辞旧迎新,呈祥纳福,成为不可或缺的年俗活动和难以割舍的桑梓情怀。
2002年8月,中国楹联学会命名单县为“中国楹联之乡”,楹联成为文化大观园的一枝奇葩。出句应对则是单县寻常百姓休闲乐趣,楹联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单县历史文化丰厚,其中楹联典故趣话不胜枚举,仅在《中国对联集成山东卷·单县卷》记录的就有数百件之多。
单县历史上,有关楹联的记载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当年,汉高祖刘邦携皇后吕雉到单父(今单县)省亲,乘舟汉河(今涞河,又称莱河)顺流而下,遥望故土,心潮澎湃。吕后迎风舒袖欣然长叹,刘邦则敞怀昂首吟唱《大风歌》。当年的单父宰在刘邦舟楫停靠的栖霞山下,立碑记事,联文为:吕后挥袂指单父,汉王鼓楫唱大风。
有史料记载,时至宋代,该记事碑遗失,此联成为单县流传街巷的趣闻佳话。
单县时楼镇曹马集村原名兴元镇,汉末曹操在此屯兵养马,易名曹马集。民间传言,曹操养马的街道东西两边的36口水井本是甘泉清流,东边因马匹排尿渗入,造成此处的井水苦涩,难以饮用;曹马集众多古建筑中,有一座金碧辉煌的琉璃大殿,正堂三间,三台连墀,高耸相望,蔚为壮观。由此,有人命联:三十六井西甜东苦,一座大殿冬暖夏凉。
单县龙王庙镇龙王庙村遗存着一座宝塔的地基。民间传说,宝塔原刻有一副楹联:汉高祖斩蛇起事,众民夫筑塔祭天。此联记叙了“刘邦奉命押解途经此地斩蛇起义的故事”,刘邦由此成就了大汉基业,该联成为珍贵的历史佐证。
琴台、天台、晒仙台是单县古代三大胜景,也是频出佳联名对的载体。民间流传,晒仙台是八仙之一吕洞宾醉卧晒太阳的地方,相关楹联美谈甚多。
单县古邑曾有一个叫怀济堂的药铺,当初的老板财迷心窍,抬高药价,蒙骗百姓。吕仙遂化作老翁,进店买药,扬言要一斤剧毒砒霜。老板见有大赚头,不问青红皂白悉数出售。老翁对老板说:“此药真假如何,老朽不妨一试!”并叫来众人围观见证,遂抓起砒霜塞进口中,老板和观者见状,大惊失色。
然而,一个时辰过后,老翁安然无恙。观者大呼:“这是假药。”老板顿悟,此老翁并非凡人,便跪地求饶。老翁质问老板:“今后还坑骗百姓吗?”老板连连叩首:“再也不敢、不敢了!”
随后,老翁遁形,吕仙现身,欣然书写了一副对联,随后飘然而去。众人围观对联,喟叹传世佳作:怀仁须知病人苦,济世不取昧心钱。
“吕仙惩贪”可谓民间佳话,而怀济堂药店却由此闻名于世,成为单父古邑百年老店,悬壶济世,童叟无欺,生意兴隆。
据记载,“吕仙对联”一直悬挂于怀济堂门厅之上,直至新中国成立前还存在。“命联书联者为仙人吕洞宾,或是药铺经营者的杜撰,为营销噱头而已,但是也由此证明楹联在单县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单县民俗文化研究爱好者王新善说。
在单县,联作联墨历久弥香,无处不在。较早建设的环城堤公园就是单县楹联文化兴盛的大载体,创建了楹联坊、楹联墙、楹联廊、楹联石、楹联亭等,展陈古今楹联近千副,被誉为“单县楹联文化史馆”,也是“中国楹联之乡”一道亮丽的艺苑风景线。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