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第A4版:人文菏泽

有趣的成武村名(上)

村名,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它不单单是平面上地理位置的坐标,而是综合了本地或本村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民族、风俗等等各方面的因素,成为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稀奇古怪又让人印象深刻的村名,它承载着一段历史的记忆,是游子的乡愁、名人的自豪、文人的咏叹,嵌入每个生长于斯、劳作于斯的村人的基因,它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千丝万缕地让每个人与它产生紧密的关联。就如同一声断喝:“吾乃常山赵子龙!”一样,一句鲁西南乡音的“俺庄上……”就让人浮想联翩。地处鲁西南的菏泽,版图上星罗棋布的村庄与村名,背后都有一段浓得化不开的历史,而成武县作为千年古县,许多村名探究起来也让人感到非常有趣。

数字巧嵌入村名

独门张庄。该村位于大田集镇西约十里,清乾隆年间立村,原名张庄。到了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加上捻军起义,土匪横行,引发社会动乱。在这种情况下,各村都纷纷修起了土寨自保,张氏族人也修了一条围村土寨,因村小和人口较少,从便于防范考虑,就只留一个寨门供村民出入,遂改名为独门张庄。

二周村。位于汶上集镇西4里,明嘉靖年建村。该村是周氏从相邻的大周村迁出而立村,所以名为二周。

三官庙。位于汶上集镇西北8里,明初立村。村旁旧有“三官庙”,内敬“天官、地官、水官”三位道教神祇,香火旺盛,远近闻名,所以以三官庙为村名。

四刘庄。位于大田集镇东南3里。元末明初,刘氏三兄弟渊、江、海由河南汴梁迁居成武,刘海在此立村,共建东、西、前、后四个刘庄,统称四刘庄。清光绪二十一年,从该村迁出的刘氏后人刘彤光中进士,在该村祖茔前立旗杆一对,至今仍存。

伍伦集。位于天宫庙镇西北20里。该村建村较早,约在宋代就已成村,是周边村民交流物资和生活用品的集市。因管理集市需要,该地的五家会首轮流管理市场,故名“五轮集”,后称“伍伦集”。

李六。位于永昌街道东南14里。明初,山西洪洞县李家兄弟六人来此立村,故名李六。

七里口。位于永昌街道东4里,因距离古县衙七里,又处于路口处,故称七里口。

八里河。位于永昌街道西南约10里,明初立村,该地村前有大沙河。据清《城武县志》记载,该地是古“澶渊”所在地,水道纵横,在此弯曲回旋后东流,呈平缓貌,为古河道遗存。因离县衙约八里而故名。《春秋》记载:“襄公二十年夏六月,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盟于澶渊。”到了鲁襄公二十六年六月,公会晋赵武、宋向戌、郑良霄、曹人于澶渊以讨卫,疆戚田。澶渊现在注解在河南顿丘,当时属卫地,但当时不止一个地方叫澶渊,从上下文来看,鲁襄公主持和曹人会盟,要主持正义,讨还卫国占领的曹人的土地,他会跑到别人的地盘上去吗?不害怕被扣留吗?会这么头脑简单吗?于是,《城武县志》撰书者考证,他们会盟的澶渊疑为此地。

九女集。为九女集镇政府驻地,该村建村历史可追溯至东汉。在汉和帝时期,该村的金老汉有九个女儿,因没有儿子遭到村民嘲笑,九个女儿相约不嫁,孝养双亲,被官府表彰,村名遂得名九女集。

十里口。位于县城老县衙东十里处,明初立村。因距离县衙十里,有南北岔路,故名十里口。

建筑名称来命名

中国传统建筑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在古代匠人巧夺天工的手艺下,民间曾有不少让人惊叹的建筑,如亭、台、楼、阁等等,让人过目不忘。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只剩下了以这些建筑命名的村落,提起这些村名,可以让人遥想这些建筑当年的风采。

小桥。位于文亭街道北约4里,清初立村,因村前建有小桥,得名张小桥,后称小桥。提起该村,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元代马致远那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农村画面呼之欲出。

高台庙。位于文亭街道北约4里,清初立村,鲁西南的传统中有“无庙不立村”的说法,该村村东有一高台,台上有一小庙,远远看去,非常显眼,故名高台庙。

宋楼台。位于孙寺镇北约10余里,清嘉庆年间立村。据传说,该村有富户为防匪患,在村里准备修寨盖角楼,但刚盖好楼台,因家族分家资金不足停工,因而得名宋楼台。

前苗楼。位于汶上集镇东南约14里,该村为元初立村。因村里建有一高大楼房,故名苗楼。该村有元代苗氏先茔碑,是元代著名农学家苗好谦的故里。现该村已整体搬迁。

歇马亭。位于孙寺镇东南约5里,该村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据传说,汉代开国皇帝刘邦曾在此拴马休息;也有传说是东汉末关羽曾在此歇马。但当地不少村民把“亭”读为“厅”,故疑为汉代基层治理机构“乡、亭、里”中的“亭”,如刘邦曾任“泗水亭长”,不是传统建筑学中的“亭”,但不排除该地曾有亭类建筑。

刘池堂。位于苟村集镇西北约6里。该村名得名于清初,并不是因有池塘得名,而是当时有个名叫刘池的人来此居住,看到村中的庙堂年久失修,于是作为发起人,把庙堂进行了整修,一时香火旺盛,为纪念此事,村名改为刘池堂。

张瓦房。位于文亭街道北约3里,明万历年间立村。因当时该村富户张氏盖有一浑砖瓦房,成为当时新闻,故得名张瓦房。由此可以想见明代农村经济状况。

马阁。位于孙寺镇东约6里,明嘉靖年间马氏迁此立村。因村里盖有玉皇阁,远近闻名,取村名为马阁。

毕石门。位于党集镇西北约4里,明初毕氏迁此立村。因村有古代石门,取名毕石门。现该村已整体搬迁。

张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