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菏泽网讯
每天吃过晚饭,牡丹区牡丹办事处的宋春兰女士总会让儿子用DVD给她放一些经典戏曲。在优美的曲调中,宋春兰的脸上挂满了温馨的笑容。听完一段后,宋春兰照例会走进儿子的房间,看着儿子熟练地操作电脑,她总会忍不住感叹:“现在的生活多好,有电视、有电脑,想看啥看啥,不像我们这一代,以前看的都是露天电影。”宋春兰今年50岁,在她的记忆中,露天电影就是她儿时生活的万花筒,绚烂多彩。
宋春兰说,那时候,由于业余文化生活非常单调,看露天电影就成了人们最大的享受。每当听到村里要放电影,她心情就变得特别激动,简直可以用“热血沸腾”来形容,一整天精神都处于亢奋状态。放电影的时候,整个村子的人都赶来了,附近村子里的人也会早早赶来,还有许多人为了看场电影走几十里路。在那个年代,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露天电影不可以不看。在无垠的夜空下,一块白色的幕布前坐满了男女老少,墙头上,草垛子上,树杈上,到处是黑压压的人。
由于每场电影总会人山人海,座无虚席,许多人都早早赶去占“位子”。因为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看的效果。所以,为了照看好场地,往往几个伙伴轮流回家吃饭。但是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好位置都被别人占去了,这时就要看个人的“神通”了,“脸皮厚点的”就硬挤到前面去,或者跟别人套关系,分半个板凳坐。腼腆一点的就只能站在后面干着急,或者去影布背面去看。
露天电影都是天黑之后开始放映。在村头一片空旷的地带,一张白色的影布被拉得方方正正地绑在两棵树上。放映员在挂好影布之后,就开始摆放放映设备。他四周总是被人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对放映机充满了好奇,有的人摸一下,就会遭到放映员的斥责。于是,大家只能强忍着好奇,七嘴八舌地问诸如放什么片子、放几个片、明天会去哪里放等问题。刚开始,放映员还耐心地解释,后来干脆就不搭理了,只顾干自己的活儿。
那时的电影大都以红色革命片为主,像《地道战》、《地雷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在宋春兰的记忆中,最让她难忘的一次看电影经历是在她14岁那年的夏天。当时,距离她们家4公里的一个村放《朝阳沟》,同在地里干活的伙伴们早已约好一起去看。可是,她的母亲却让她回家看护年幼的妹妹。宋春兰哪有心情干别的事情,就故意在地里磨磨蹭蹭,然后趁母亲不注意和伙伴们一起溜走。晚饭自然是没法吃了,但当她看到高高挂起的影布,饥饿感早已荡然无存,只盼着早点听到播放片子的“沙沙”声。可是,老天却不遂人愿,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雷雨大作,大家只好匆匆往跑家跑,留下一片惋惜声。她回家后,挨了一顿骂。不过,父母都疼爱孩子,不但给她找出干爽的衣服,还熬了一大碗热乎乎的姜汤。第二天,她与伙伴们又聚在一起,话题自然是围绕前一天的电影展开……
现在,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从电视、电脑里看到很多电视剧和电影。那段与露天电影拴在一起的快乐岁月,已变成天空中闪烁的星星,点点光芒洒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郭 青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