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旅游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报道>>09发展观>>先进典型
历史的交响——深圳见证改革开放30年记录
2009-03-09 10:50:55   来源: 人民网   字体大小

 

  美丽的鹏城——高速发展的深圳非常重视协调、科学发展,这在保护环境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林勤摄

 

  深圳,社会主义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深圳,中国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中国开放的第一扇窗口。

 

  深圳,肩挑浴血探路的重任,由改革开放而生,因解放思想而特。

 

  深圳,是思想解放的杰作,是全国人民共同培植的硕果。

 

  改革开放的30年,深圳在中国演奏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历史交响。

 

  

  深圳:全国思想解放的杰作

 

  1978年,一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题的思想解放风暴席卷中国。

 

  深圳,中国南海边陲的一个小渔村,也感受到了这场风暴的震撼力。深圳有个罗芳村,深圳河对岸的香港也有个罗芳村。1978年,深圳罗芳村民年收入134元,而香港罗芳村年收入13000元港币。

 

  “为什么一河之隔就差之百倍?”

 

  深秋,传来邓小平的声音:“我们现在必须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用什么办法尽快发展经济?用什么办法尽快让人民富裕起来?”“你们敢不敢办像自由港这一类的东西?……”海外朋友点拨了深圳。

 

  淮北农民在分田到户的“生死书”上摁下手印、北京中关村的科技人员丢下铁饭碗的消息,给了深圳足够的勇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帷幕,广东就提出“先行一步”,画出一块地方搞试验,把国外先进的东西吸引到这块地方来。

 

  邓小平十分赞同这个大胆的设想。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对这块“先行一步”之地,邓小平说,“就叫特区嘛,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建立特区,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最大的实践之作。

 

  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大打破惯例,首次审议地方法规、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市委党校汪开国教授认为,全国人大此举表明“特区是全国的特区,是全党、全国思想解放的杰作”。

 

  面对计划崇拜,深圳确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目标;面对谈钱色变,深圳喊出了“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时代口号;在“杀出一条血路”的征途上,深圳“摸着石头过河”,留下了许多全国首创。

 

  但是,深圳也不断受到“左”的非议和责难,被一些人看作姓“资”不姓“社”的“怪婴”。

 

  1983年年底,深圳罕见地下了一场雪。1984年,雪后的春天,邓小平决定去深圳看一看。看到过去的“水草寮棚”变成“家家万元户、户户小洋楼”,看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邓小平欣然命笔:“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邓小平再次来到深圳。“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深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说,“特区姓‘社’不姓‘资’”。

 

  此次“思想解放之旅”,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束缚,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的风暴。第二次思想解放风暴卷起了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大潮,上海浦东“后来居上”,天津滨海“蓄势待发”……

 

  而深圳,不仅政策“优惠不再”,同时正面临土地、能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党中央和国务院了解深圳、理解深圳:“深圳的担子重,因为全国人民乃至国际都在关注你们”。

 

  正由于这种关注,逼使深圳发出了“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的呼喊,以“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的胆魄,以科学 发展观取代传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在“杀出一条血路”后再“闯出一条新路”。

 

  面对国内城市的平等竞争,深圳下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用世界的眼光看待深圳的发展、看待深圳的未来、寻求未来深圳发展的突破”,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大潮,在猛烈拍击深圳湾。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深圳市市长许宗衡非常喜欢德国诗人海涅的这句诗。许宗衡说,全党、全国的思想大解放,不仅成就了深圳这篇中国改革开放的杰作,而且在不断续写新篇章。

 

  深圳:全国共同培植的硕果

 

  1979年春节,提出在深圳建立工业园的袁庚进京要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用铅笔在宝安县地图的南头半岛根部,用力地画了两条线,“这个半岛,都给你”。

 

  袁庚不仅要到了地,也要到了人。中央组织部大开绿灯,蛇口先后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名牌大学招募到一批精英;广东省委向全省干部发出号召,支援特区建设。惠阳地区31名干部顾不上春节过年,卷起铺盖从惠州城下乡到深圳;尽管“中央不给钱,你们自己去搞”,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还是给了深圳3000万元。

 

  江苏“华建”、四川“华西”、湖北“中建三局”……全国各路人马从四面八方汇集深圳,因为这是全国的特区;税收优惠、信贷倾斜……中央对深圳政策偏厚,各省、市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因为深圳肩负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使命。

 

  拓荒、打工、下海、创业,揣着不同梦想的人流,汇成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巨大的南下潮。1979年9月,由2000多名基建工程兵官兵组成的一个先遣团,由东北鞍山开赴深圳,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帷幕。“蚊叮虫咬,台风暴雨,喝不上水、吃不上菜”,802团15连的汽车兵尹开和回忆起30年前的拓荒年代,“可我们硬是用铁锤、泥抹、灰刀,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深圳‘第一高楼’电子大厦”。

 

  三来一补,是深圳经济的起点,但有人说,“加上外来妹,应该是‘四来一补’”。三来一补的生产流水线上,川妹子、湘妹子、客家妹……高中毕业的黄莹莹80年代初从广东台山来蛇口三洋电器打工,“流水线上,姐妹们有的焊线、有的装线路板,一下接一下转下来,让人偷懒不得”。

 

  科学的春天的到来,一时让中国科技界充满下海的躁动。在南下潮的人流中,有许多怀里揣着科研成果的科技人才。1984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在深圳下海,成为深圳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科健”的董事长。侯自强说,在深圳,他迈出了科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与工程兵、打工妹、科学家们同行闯深圳的,更有一批思想、行为不安分的传奇人物。

 

  1983年,柳州人王石离开广东省直机关、在深圳火车站扛玉米。结果,从扛玉米到倒玉米、再用倒玉米赚到第一桶金,结果,王石的“万科”成为中国地产第一品牌;1987年,43岁的退役军官任正非放弃团级待遇,凑来2万元钱干民营。如今,任正非的“华为”成为中国通信制造业的第一企业。

 

  工程兵、打工妹、科学家、企业家……千千万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深圳人,一起创造了举世震惊的深圳速度,在深圳这块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里,共同培植出累累硕果:

 

  不到30年,过去水草寮棚的深圳河北岸,耸起了与南岸香港相媲美的现代建筑群;不到30年,深圳GDP几年跨一个坎,由1980年的1.9亿元猛增至2007年的6765亿元,出口总量连续15年全国第一;不到30年,当年只有“1个农技站、2名技术员”的深圳,今天将“深圳制造”变为“深圳创造”,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列全国之最;不到30年,企业家们由引进来变为走出去,深圳的“世界名牌”、“中国名牌”数居全国城市榜首。

 

  深圳国贸大厦,当年的“中国第一高楼”。

 

  今天,它虽然已经不能跻身深圳50大高楼之列,但这座由国内38 家单位集资合建的“深圳第一楼”,依然是全国打造深圳的历史丰碑。

 

  深圳: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1980年,骆锦星从惠阳来到深圳,担任新成立的房管局副局长。

 

  深圳要盖房、盖房需要钱,骆锦星没有钱。

 

  富有想象的骆锦星想出了“卖土地”的点子。“把土地出租给外商,我们就能用租金来搞建设,外商拿了地,也必然愿意来投资。

 

  当年,“地租”是“资本主义”。不能叫地租,“那就叫土地使用费”,骆锦星又是脑袋一转。

 

  从1980年到1981年,深圳共出租土地4.45万平方米,获得“土地使用费”2.136亿港元。

 

  建设需要电、深圳没有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前夕,邓小平首次提出利用核电。

 

  核电需要钱、深圳没有钱。广东将筹资的目光投向香江对岸的电力市场,提出了“借贷建设、售电还贷”的设想,并通过国际出口信贷筹措40.72亿美元,率先走出新中国利用外资建设大型基础产业项目的新路。

 

  至2008年7月4日,大亚湾核电站累计上网电量1931亿千瓦时、还清建设贷款全部本息56.74亿美元,同时滚动建设新的核电站,实现了零资本裂变。

 

  全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打造出深圳这座中国的智慧之城。

 

  不甘心替人代理、结果让人一脚踹了,不甘心来料加工、一天赚的钱不如一个修鞋工,任正非、侯为贵靠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成为当今世界通信领域的“中国力量”;10年前,25岁的马化腾发现了网上寻呼“小玩意”。今天,“腾讯QQ”已经成为拥有4.2亿注册用户的“亚洲第一即时通信商”;从人们对电脑软盘容量太小的抱怨中,留学海外的邓国顺发现了一个巨大市场,在深圳用第一个中国人的原创性发明专利终结了“软盘时代”,开创了第一个中国人领导的全球性产业。

 

  1986年,“海川”仅有的3名员工走门串户,推销急于叩开中国市场的“洋货”。3名聪明的“推销员”在推销中发现了专利的巨大魅力。引进、集成、吸收,22年后,“海川”实现了由“洋买办”到“专业技术集成商”的奇异转换,跻身中国企业的专利百强。

 

  从全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中,深圳看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全国许多城市正大张旗鼓招商引资、与三来一补相伴相生的开发区遍地开花的时候,深圳又率先一步,开始了战略转型、“第二次创业”的大胆之举。

 

  1996年,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冯冠平带着教授们的科研成果南下深圳,深圳与清华大学共同创办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冯冠平说,多年为不能自我发展而困惑的清华大学重点实验中心感觉豁然开朗。10年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将教授们的科研成果孵化为企业、转化为产品,平均每年有15个项目实现产业化、技术价值超过10亿元,孵化企业达310多家、总产值110亿元。

 

  没有计划指令、也没有统一模式,不搞“工程”、也不“齐步走”,深圳让中国人尽情展示自己的聪明智慧。

 

  弄软件的“腾讯”玩“游戏”、搞贸易的“海川”盘“专利”、做印刷的“雅昌”发“指数”,“华为”的“研发第一”、“中兴”的“市场捆绑”,“朗科”的“专利攻防”、“中集”的“引进颠覆”……“五花八门”,“各开各的‘花’、各结各的‘果’”。

 

  全国人民的聪明智慧,给了科技“有形资源”贫乏的深圳以无限的无形资源。短短28年,高新技术成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一半、GDP总量1/3;5万多个自有品牌,深圳彻底摆脱了当年替人家打工的窘境。

 

  2008年1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确认,深圳成为中国、也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设计之都。

 

  深圳是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圳希望,有更多智慧在这块土地上百花齐放、 硕果满园。

 

  深圳:在回报中国、在感动中国

 

  2008年11月7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会场上,一幅“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标语格外醒目。

  深圳感恩改革开放。

 

  1992年春,邓小平在深圳肯定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1992年6月,深圳就在深南大道上耸立起一幅高10米、宽30米的邓小平巨幅画像,立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画像前,鲜花常艳、绿草常青。每逢邓小平诞辰或逝世纪念日,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更是要在画像前摆上一束束鲜花,缅怀这位中国的历史伟人。

  深圳感恩千千万万的拓荒者。

 

  1982年,深圳最早一批工程竣工后,深圳在政府大楼门前立起一尊雕塑:拓荒牛。四蹄坚挺、埋头奋进,深圳用这尊拓荒牛,铭记当年的创业者、激励今天的奋进者。

 

  回报,与这座28岁的年轻城市同生共长!

 

  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说,没有全党全国的思想解放、没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没有国家的特殊政策、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深圳,“深圳必须回报国家、回报全国人民”。

 

  深圳全部税收中上划中央的比例,已经由10年前不足40%上升到2007年的76.2%。“十五”期间,深圳就累计上缴中央财政3500亿元;2007年,深圳上划中央各项收入达2112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78.9%。

 

  深圳在全国率先成立合作发展基金,支持贫困地区开发造血型项目。28年间,深圳共帮扶全国10个省(区)、60多个县(市)各类资金共75亿余元,在全国建设造血型项目200多个、希望小学150多所,为西部地区培训干部1.1万多人次。

 

  深圳接纳了1000多万进城务工的农民。自1990年以来的18年时间里,深圳的外来工仅通过邮政,已累计向全国各地汇款1500.23亿元。2008年上半年,深圳的外来工的邮政汇款高达129.44亿元;每当国家遇到特殊困难,深圳总是挺身而出;每逢灾害发生,深圳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

 

  2008年初,罕见的大雪,“冻伤”了南方大部分地区,深圳人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24小时内,汇往四川的第一笔款、冲进灾区的第一队特警、空运给灾民的第一批物资、为受震村庄建成的第一片过渡房的,都是深圳。

 

  深圳是中国外来工人数最多、占比最高的城市,全国每10名外来工中,就有1名生活在深圳。深圳用和谐深圳的目标,让外来工分享深圳改革开放的成果。深圳率先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险制度。早在1987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将流动人口直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2007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初步实现全民医保,外来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9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75万人,均居全国首位。

 

  2005年6月1日,深圳百多尔时装有限公司的平缝车工蒲秀琼作为外来工,当选为深圳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国第一代打工妹陈大姐说,她的儿子今年和自己进入深圳的年龄一样,“但儿子现在拥有的东西,是自己当年所不敢梦想的”。

 

  2003年,深圳组织了把爱心制度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关爱行动, “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针对失业、欠薪和特困家庭的就医、子女入学等热点问题,500多项具体活动让近20万外来工、残疾人、失学儿童得到关爱。

 

  成为178名贫困孩子“爸爸”的爱心歌手丛飞,支教足迹从贵州到老挝的志愿者李泓霖……

 

  深圳骨髓库从7000多例捐献者资料中,为170多例患者配型成功;在国家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金奖获得者中,1/3来自深圳……

 

  感恩回报的旋律始终在深圳回响。

 

  深圳是一个讲大局、讲责任的城市,深圳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城市。

 

  深圳在回报中国,也在感动中国。

 

  打印】【关闭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图文频道

春来到红梅花儿开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启动

妇联情系“春蕾”女童

特教学校心理健康讲座

菏泽雷锋擦鞋班在行动

害人野广告骗财失业者

幼儿有基本医疗保险证

被拐男童重回母亲怀抱

 

 
论坛热帖
菏泽新闻
·我市启动手足口病日报制·中小学盗版教辅书被查处
·“三八节”里的女性话题·铁丝"化妆"扮铜丝卖高价
·公园遇"半仙"戒指被撸走·抢修破裂地下自来水管道
·用爱心撒播下绿色与希望·曹县发现30亿吨大焦煤田
·我市739万农民参加新农合·王浩调度市城建重点工程
·15家医院列城镇医保定点·贾凤英视察平安菏泽建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成功案例 | 站内导航 | 本网动态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新闻登载许可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Copyright© 2004-2008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