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赵孝良, 42岁,牡丹区吴店中学教师
整理:天宇 岳忠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参加工作近30年来,我见证了菏泽教育事业的发展变革,尤其是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学生锻炼场地、信息化教育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上世纪80年代,吴店中学教室全是平房,“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是当时学校的生动写照。木板两头垫上砖头就是课桌,椅子则是学生自备的。由于学校地势低洼,逢雨季教室内经常积水。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改善学校教学条件,镇里在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安排土地105亩,先后安排资金近300万元盖起了三座漂亮大气的教学楼,并换了整齐划一的新桌凳,配备了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同时对学校环境进行绿化改善,硬化了入校周边道路,让学生告别了泥瓦房教室。
以往,农村学校的学生上室外活动课是一种奢望,有时即使安排了体育课,由于没有场地或场地泥泞不堪也无法上,学生只能上自习。新教学楼建起来后,学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争取到数十万元资金,又建设了300米环形跑道和三个篮球场和两个排球场,并设置了田径场地,学生们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进行快乐的体育训练了。
2003年秋天,学校专门筹办了多媒体教室,配备了几十台电脑,学生可以接受电脑教育,教师可以在共用备课室进行教案制作,免除了手写教案的辛苦。
学校投入的增加直接带动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现在学校70%的学生能够升入高一级中学,30%的学生可进入职业中专进修学习,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图:赵孝良在指导学生学习电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