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城区第三栋宿舍楼的见证人
改革开放以前,职工住房普遍紧张,特别是五金交电站职工住房更加困难,一家老少三代六七口人住一间房的是多数。如有的干部五十年代初参加工作,祖孙三代七口人住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墙上挂满了做饭的 、用具、衣物等,吃饭的木凳用完放在床底下。到夏天干部无法在家住,拉着垫子睡在院子里,赶到下雨天睡在办公室。当时我在五交站当经理,对这种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从来没有听到职工有怨言,成日见到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为国家做贡献。对上述情况我们单位领导多次向上级汇报,引起省公司领导重视,由经理带着基建科来菏泽调查了解,听了我们的汇报,亲自看了宿舍、门市仓库的紧缺状况。回去领导研究决定同意建职工宿舍楼,于1977年3月批准菏泽站投资16万元,建1700平方一栋楼。批文接到以后,我们建什么样的楼心中没有数,菏泽城区那时只有两家建起宿舍楼,一是地委七十年代初建的一栋楼,二是生建机械厂建的宿舍楼。我们单位领导骑着自行车参观这两家的楼房,都不适合我们采样。因此,我领着基建科长又跑到济南向省公司汇报情况,要求帮助,省公司领导介绍省财政厅、计委、供销社、省共青团的单位新建宿舍楼,并派车让基建科长领着我们到这几个单位参观学习。经过实地看现场,最后反复研究采用省共青团的楼样(当时共青团楼土建刚完工)。根据我们实际情况稍加改动设计出的图纸,经审批后,我们立即组织班子,抽调事业心强的干部靠上抓。采取边进料,边施工,建设速度快,质量好,当年建成,78年春节一部分干部职工欢天喜地搬进新楼,住进新楼的同志兴奋地说,我的住房由半间换一间,由一间换一套,真是一步登天。
这是菏泽城区,第三家新职工宿舍楼,它座落在东方红大街的黄金地段,五金交电营业楼的后边。就这栋三层小楼还振动菏泽城,大家刮目相看,赞不绝口,引来不少人参观拍照,成了东方红大街的一个亮点。对此,我记忆犹新。时光转眼已跨越了三十年,今非昔比。今朝看菏泽,城区向四周扩了几十里,到处高楼林立,新开发的花园小区数十个,什么牡丹家园、康城、帝都、金盾、恒通、龙燕等等,我数都数不清,看都看不完。楼的花样更是不用说了,有美丽壮观的别墅群,有带电梯的小高层,有别致的建筑楼盘,还有经济适用房,适合不同阶层收入的人选择。三十年前我闭上眼不用看,也知道菏泽城区那个地段有什么建筑物。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真是天翻地覆,我工作生活在菏泽城近50年,现在我已经不认识菏泽了,做梦都没有想到发展这么快,变化这么大,像三十年前在菏泽找不到楼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马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