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改革开放30年/8
为改革甘当“出头鸟”
讲述人:李庆石 73岁 原菏泽县金堤公社党委书记
整 理:培军 恒之
1979年,我到原菏泽县金堤公社任党委书记。四年任职期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我和同事们做了很多在当时人们看来“很大胆”、“很出格”的事情:组建股份公司、允许宰牛卖牛肉干、禁止打白条收棉花……
组建金堤股份公司
20世纪七十年代末,金堤有几家生产农机、服装、酒及加工木材的小企业,基础不错,可由于资金不足,生产难以为继。我到任后,有人向公社提出:何不集资入股?时值改革开放初期,要决定这样一件事谈何容易,我和公社其他负责同志思考再三决定:实行“股份制”改革。于是在金堤原有几家小企业的基础上,我们倡导组建了金堤股份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时任菏泽县委书记的董玉仁带头购买股票,一时间社会各界集资入股的热情高涨,几家企业很快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当年即实现盈利,股东们都分到了红利。
1980年夏,《大众日报》等全国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金堤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消息,各地到金堤集资入股的人络绎不绝。从那以后,金堤陆续办起了12家企业。虽然有人指责这些企业是“挖社会主义墙脚的黑厂”,要坚决铲除,但我们都没有退缩。
说实在话,当时决定实行“股份制”改革确实冒着很大的风险,金堤公社的负责同志心里都没有底。事实证明,这次改革是正确的,通过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
勇作改革“出头鸟”
那时候,还不允许私自宰杀黄牛。我们经过考察又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允许宰杀黄牛。这项措施得到了时任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的支持:只有不断淘汰成龄黄牛,才能促进黄牛的新老更替。于是,我们从济南请来烹制牛肉干的专家,办起了牛肉干厂,生意十分红火。
当时的基层供销社收购农民棉花时一般不付现金,而是打白条。每年年末结账时,扣除农民应该承担的提留,再把剩余的钱返还给农民,群众对这一做法颇有怨言。了解情况后,我们提出收购农民棉花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禁止打白条。这在今天看来是很平常的事,当时遇到了不少阻力,但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临近公社的许多农民都赶到金堤销售棉花。
1983年,我调往外地任职,离开了工作四年的金堤公社。
改革开放30年,国家强大了,百姓富裕了。从我自身也能体现这种变化:在金堤工作时,我的工资每月50多元,现在每月1950多元,这在以前真是不敢想象!
图片:翻起当年报道股份制改革的报纸,李庆石依然显得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