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菏泽网消息
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七,一大早,曹县桃源集镇街道上就已经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上午9时许,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桃源花供会热闹开场了。以街道为单位组成进贡队伍,双手捧着花供,列队前往彩棚。街道两旁,观看群众人头攒动,前呼后拥,都想一睹为快。
一团白面,一只萝卜,在桃源集村民的手中,一会儿功夫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寿桃、石榴、金鱼、雄狮等,还有如临仙境的亭台楼榭等,200多件展品可谓民间艺术珍品。围观的群众挤得水泄不通,人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连声赞叹村民的心灵手巧、技艺精湛。
桃源花供会最早起源于当地村民祭祀火的发明者——“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的一种活动,现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传统雕塑工艺品展览盛会。据村民李孟柱介绍,早在建村初期,桃源集就有祭祀火神的习俗。家家户户烧香摆供,祈求火神赐福。那时候,穷苦人家拿不出鸡、鱼、肉等较好的礼品,只好用白面捏蒸成鸡、鸭、鱼、猪头等仿生面塑代之。后来又发展成用白萝卜刻成香瓜圣果、亭台楼宇等艺术品。种类也由原来单纯的鸡、鱼、肉发展为水果、蔬菜、花草及戏剧人物、瑞禽珍兽等等,其形象逼真,生动传神,五彩缤纷,故谓之“花供”。渐渐地,在每年的春节伊始,制作供品成了桃源集人一年一度民间艺术大比武活动。
桃源集镇举行规模较大的花供盛会,十里八乡的群众都会前往观赏。这里过去是家家户户摆花供,后来演变为全村统筹办理,由各街统一组织人雕塑、朝供,发展成今天的花供盛会。2008年桃源花供被评为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又成功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花供的传统塑法有多种,有生面塑,不需蒸煮;有熟面施以彩绘;也有用面、萝卜、水果、羽毛、麦秆、高粱秸等其他材料制作的。桃源花供不同于一般的花塑和面塑,正月初七的花供必须正月初六做成,所以带着赶制的粗犷和率意;材料不太考究,同时又发挥了人们随意的创造性,故造型多样,丰富生动。
花供会组织者之一、村民武尚显告诉记者,今年的花供会既隆重热烈,又简洁大气,花供形象逼真,既有传统种类,又有新潮作品,表达了村民丰年丰收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期盼新的一年取得好收成。
文/图 记者 常慕城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