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烧饼,随便将就一下就算一顿饭
听到记者要给他照相 70岁的李广进挺直了腰板儿
人力三轮车,这个古老而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交通工具,曾为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提供了便利,对城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公交车、出租车日渐成为主流,老车夫们面临着尴尬的生存危机。
一天十几块钱 艰难而拮据
中国菏泽网消息
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躯、残破的衣服,在城市繁华的街道上,一辆辆来回穿梭的人力三轮车让人看着格外心酸。刺骨的寒风里,60岁的车夫周福雨正蹲在牡丹北路人行道上的一根电线杆旁边等活儿。从早上到现在4个小时,他拉了两个活儿,挣了6块钱。此时,正是中午下班时间,他双眼紧盯着路上的行人,寻找着坐车人。然而,半个小时过去了,周福雨的人力三轮车却还是无人问津,他掏出兜里的烟叶袋子,又卷了一颗旱烟。无奈,点着的火柴却总是被风吹灭,尝试了几次,他放弃了,又将旱烟小心翼翼的放进了口袋。
作为四个孩子的父亲,周福雨的生活过的捉襟见肘,原本靠着人力三轮车每个月也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可是如今,城市大街小巷的公交车、出租车、电动摩的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坐人力三轮车的少了。“现在一天也就十几块钱的收入,我们有力气,可没人坐,天一冷,都去做公交车、出租车了。”说起如今的窘境,周福雨又从兜里拿出了那只旱烟,背过身去,点着放进了嘴里使劲吸了一口。周福玉说,他干人力三轮车已经二十多年了,靠着挣来的钱,他把四个孩子抚养长大,如今三个女儿已经结婚,唯一的小儿子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他要为儿子准备结婚钱。
这天中午,周福雨从挣来的六块钱中拿出两块钱买了两个烧饼。“最开始烧饼五毛钱两个,现在一块钱一个,啥都在涨价,就是收入越来越少。”周福雨盘着腿坐在三轮车座上,干咽下了一个烧饼。记者给他买了两包热牛奶,塞进他手里,他推让了很久。
收入缩水,生存艰难并不只是周福雨一个人力车夫遇到的窘境。在记者随机采访的二十几个人力车夫中,一天收入十几块钱是常事儿。但是现在,十几块钱似乎也只能勉强温饱。
蹬车子 肯卖力气的习惯不愿改
在城市街道上,你会发现人力三轮车车主的年纪大都在50岁以上,他们头发花白、满面皱纹,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苍老,这是起早贪黑、风餐露宿的生活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在眼下如此艰难的生存境况下,他们为什么不转行去做其他的,而依然要如此坚守?
“蹬了二十多年的车子,习惯了,不知道能干点啥。”人力车夫宋喜梅给出了记者这样的答案。宋喜梅实际年龄不到60岁,看上去却在65岁以上。她蹬车二十多年,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先后成家立业。本是可以颐养天年的时候,她却依然艰难的在路上骑行。冬日的寒风将她的脸庞吹得皲裂,有的地方还露出了血点。宋喜梅说这些年她已经习惯了蹬三轮,每天早上七点从家里出来一直干到晚上八点才回家,每天的骑车里程都在50公里以上。当记者问她累不累时,她搓了搓冻得通红的双手说习惯了。
如她所言,在人力三轮车大军里,有很多人是因为习惯而选择坚守。也有一些人,是因为确实没有其他出路。“我今年快60岁了,要技术没技术,出去干活儿谁要啊?也是没办法。”刘大勇说自己家里一共三个孩子,大儿子刚刚结婚,还有一个女儿在上大学。为了省钱,他每天中午只吃两个烧饼,渴了,连瓶水都不舍得买。只是尽管一再节省,每天十几块钱的收入在沉重的经济负担面前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一位坐过人力三轮车的市民告诉记者,最初,他一直不愿意坐人力三轮车,因为他觉得三轮车夫的年纪已经和他父亲相当,甚至比他父亲的年纪还大,他实在不忍心坐在上面。“后来,发现他们真的很想多拉个客人,他们需要挣钱,我便开始坐人力三轮车,有时候,他们要两块钱我就给五块,要五块,我就给十块钱,真的不容易。”
二十多年 生活从滋润到落魄
城市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一辆辆小轿车不时从身旁穿梭而过。而在所有车的行列中,人力车最为寒酸,没有车灯,没有喇叭,还得时刻注视行人的眼色。年近古稀、生活贫困、没有技能是菏泽市人力三轮车夫身上共有的烙印。可是,又有谁知道,他们曾经是流动在这座城市的风景线。
付党群,62岁,北关居民。上世纪70年代,菏泽市大街小巷还是手推木三轮的天下,付党群就是其中的车夫之一。“那时候,是前面两个轮子,后面一个轮子,用手推的。”付党群告诉记者,在当时,木三轮曾是菏泽市民主要的交通工具,那时候,车夫的地位也比现在要高一些。
80年代末,随着菏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出行交通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力骑行三轮车应运而生。“当时,政府统一在全市购置了一千余辆有统一编号的三轮车,我们也开始变推车为骑车了。”付党群告诉记者,骑车比推车省了不少力气。且当时,公共交通工具少,人们出行大多都坐人力三轮车,有时候,客人多的都拉不过来,需要预约。他说,那时候是人力三轮车夫日子最好过的时候。
转眼,2000年之后,随着城市公交车的日益畅达,和出租车的愈加普及,人力三轮车开始渐渐受到了冷落,人力三轮车夫们的生存也受到了挑战。“现在,公交车、出租车,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市民想坐啥坐啥,我们这车子,跑的慢,冬天又冷,当然抢不过电摩了。”如他所言,城市里火速窜行的电动摩的揽走了人力车夫们几乎所有的活儿。
付党群说,在残酷的竞争和生存压力下,有些人力车夫花几百块钱在车上安装了简易柴油发动机,这样就不必再费力气蹬车。但是,尽管如此,一天的收入也多不几块钱。“从早上到现在,四个小时,拉了四块钱,还不够油钱,没法干了。”
付党群说,菏泽最初的1000余辆人力三轮车,现在还有722辆。这些车夫都还是曾经的那群人,只是有些人已经去世了。
“现在我们队伍里,年纪最大的七十多岁,最小的也得四十多岁,都是我们老一辈人,骑了一辈子的车子,不舍得丢,也丢不掉。”付党群说城市愈发展,他心里的担忧越大。“现在人力三轮车已经影响市容了,或许哪一天政府就会取缔我们,我们就再也没办法骑车了。”说完,他摸着三轮车把深深的叹了口气。
记者 祝见华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