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首届“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获得者王莲英
作为中国牡丹品种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菏泽种植牡丹历史悠久,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不少对菏泽牡丹有着卓越贡献的人物,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莲英便是其中一位。
相遇一朵花
“第一次到菏泽是1965年,当时,我跟随我的导师周家琪一同来到菏泽,欣赏到了菏泽牡丹卓尔不群的姿韵。”王莲英说,“菏泽大田牡丹非常壮观,我也没有想到这个鲁西南的小城,竟然种植了那么多的牡丹。”
自此,王莲英几乎年年来菏泽,牡丹品种鉴定、插花艺术展、出席牡丹节开幕式、参加各类牡丹研讨会……55年来,她自己也很难说清楚究竟到过菏泽多少次。
有一年春节期间,王莲英一行到菏泽考察牡丹,却发现当地饭店有着不过正月十五不开业的习俗,吃不上饭成了考察团队面临的问题。
“让我感动的是,当地花农非常热情,盛情邀请我们到家吃饭,那个场景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王莲英回忆道。
“菏泽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牡丹基地,且牡丹也是菏泽最亮丽的城市名片,来得多了,我也就与菏泽牡丹,以及菏泽的父老乡亲们建立下了浓厚的感情。”王莲英说。
在菏泽做科研期间,还有一件让王莲英记忆深刻的事情。
“西方人很喜欢白色系品种的牡丹,然而菏泽多数花农却独钟于红色系的牡丹。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然而改革开放就要让牡丹走向国际市场,因此我把部分菏泽花农聚集起来,向他们分享经验,最终得到了广大花农的认同。”王莲英告诉记者。
对于王莲英来说,不仅跟菏泽花农学习了种植技术,而且还体会到了他们朴实、勤劳、积极向上的品德。
相知一座城
“是您完善了菏泽牡丹产业链条,是您带动了菏泽鲜切花的兴起,是您培养了菏泽一批批实用型牡丹人才……”这是首届“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组委会,授予王莲英的颁奖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菏泽牡丹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已由过去的单一观赏、药用,逐步走上了深层次、多领域、深加工产业的综合利用之路。近年来,王莲英不顾年事已高,每年都多次亲临菏泽,为菏泽牡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扩宽菏泽牡丹应用领域,为菏泽牡丹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对于菏泽牡丹的发展,自己只是尽了些微薄之力,菏泽的人民却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我很感动。”王莲英说。
她始终认为,菏泽是一座拥有牡丹精神的城市,这里的花农们对当地牡丹产业的发展同样功不可没,她也打心眼里佩服那些为牡丹的发展而付出心血的花农们。
相守一片情
疫情影响,今年花期乃至首届“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颁奖仪式,王莲英教授未能来到菏泽,但她对菏泽的牡丹充满了一片“痴情”。
“牡丹发展领域,菏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牡丹种苗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方面的进展不太理想。”王莲英说。“当务之急,是成立牡丹芍药科研机构,把老中青专家汇聚起来,一起进行牡丹组培、快繁研究。”
为促进菏泽牡丹产业发展,王莲英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根据前几年青岛世园会、唐山世园会、延庆世园会的举办经验,国内外大型会展很需要牡丹亮相。今后菏泽参加国内外大型会展,要适当发展牡丹和芍药的盆栽,从嫁接苗开始甚至从播种苗开始就在盆里养。第二,切花在国际花卉市场上的销量是居第一位的,所以要推动牡丹切花和芍药切花形成产业化。第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菏泽牡丹产业化的发展一定要进行专业化分类,看哪些适合做盆栽,哪些适合做切花,哪些适合做种苗生产。 记者 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