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首届“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获得者孙文海
每年花期,大田内“景玉”牡丹早早盛开,迎接四方游客到来;各色牡丹花开正艳之时,“文海”牡丹以它独特的姿态如约绽放,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代人,一种花,相依相伴。多少年来,百花园的牡丹旁总少不了孙文海祖孙三代的身影,这里,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和荣耀。
5月24日,在曹州百花园,记者见到了满头银发的高级农技师孙文海,他正忙着打理牡丹,歇息之余,和记者聊起了自己与牡丹的情缘。
道不尽的牡丹情
“村子自明代以来几乎家家种植牡丹,爷爷和父亲也终生献身于牡丹事业。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与牡丹也有着道不尽的情缘。”孙文海说。
孙文海从小追随在父亲和爷爷身边,春发枝、夏打盹、秋长根、冬休眠,牡丹的四季包含着一家三代人的心血:从萌动露芽、新枝立蕾,到展叶透色、初开盛放,再到落花孕育。
起初接触牡丹种植时,孙文海并没有特别大的兴趣,父亲时常教育他,做事要持之以恒。日后牡丹种植过程中,孙文海对培育牡丹有了浓厚的兴趣。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孙文海每天都会待在曹州百花园内,照顾牡丹,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看着它们茁壮成长。
耐得住寂寞,还要守得住清贫。作为农民身份的技术员,孙文海每月获取的报酬寥寥无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花农从种植牡丹转身为销售牡丹,有的将业务做到了国外,有的投身牡丹深加工,挣到了大钱。孙文海也时常收到高薪邀请,他却默默地坚持了下来:“时间长了,感情深了,怎么舍得放弃呢。”
父子俩的名字同为牡丹命名
“1981年,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会长王莲英提议,以父亲的名字命名他培育的牡丹品种。协会专家一致同意,最后选择父亲培育的牡丹品种赛雪塔,命名为‘景玉’。” 孙文海说,“这种牡丹花朵硕大,花开雪白,晶莹如玉,非常受游客欢迎。”
“景玉”命名时,孙文海还很年轻,看到父亲得到这样的荣誉,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孙文海的工作日记里,清清楚楚记录着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牡丹的花色、花型、叶片颜色和发芽时间等。
“培育一个好的新品种,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从撒种子,到挑小苗,种下四五年花朵初开以后,进行嫁接再繁殖,然后进行初选,看是否能保持花色等各方面的稳定,不稳定的就剔除,稳定的才可以留下。”孙文海说。
35年来,孙文海共培育了300余个牡丹新品种,仅2017年就申报了90多个新品种,花协批准颁发证书的有13个。
汗水浇开幸福花,2017年4月,孙文海精心培育耐日晒、花期长的牡丹新品,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文海”牡丹,父子俩的名字同为牡丹命名,这在业界被传为佳话。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文海”牡丹以花大色艳征服了评委,最终获得了银奖。
“对于养花人来说,培育的作品得到赞许就是最高的荣誉。”孙文海含笑道。
把培育牡丹手艺传承下去
“培育不出新品种,牡丹行业就谈不上发展。父亲将培育牡丹的重担交到了我的肩上,我要扛起这面大旗,在有生之年,要把培育牡丹手艺传承下去。”孙文海告诉记者。
因为培育牡丹新品种的过程枯燥而艰辛,从授粉、育种、选种再到规模化种植一个品种需要4到6年,甚至更长,很多技术员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坚持,成为了孙文海的心头事。
对此,孙文海时常引导身边的年轻人从事牡丹种植行业,向他们传授培育牡丹技术。并大力向周边村民推介自己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增强他们培育牡丹新品种的意识。
“牡丹是菏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菏泽人民对牡丹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牡丹培育工作中来,培育出更多的新品种,为菏泽牡丹增光添彩。”孙文海说。 记者 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