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今天,在极度酷寒缺氧的“生命禁区”,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首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的伟大壮举。
在国家经济陷入低谷、中国体育遭遇困顿之际,中国攀登者几乎以生命的代价完成了人类创举,宛如在天际中射出一束光,照亮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要回望20世纪60年代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体育成就,非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莫属。在艰难时代、困苦条件下登顶珠峰,不仅矗立起一座中国登山史、中国体育史的丰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永存的记忆、永远的骄傲!
2019年,电影《攀登者》让这段历史再度升温“出圈”,很多年轻人被老一辈登山队员的故事所深深打动。60年来,登山精神之所以永恒而动人,正在于其“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内核和历久弥新的丰富内涵。
60年前登顶那一刻,登山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它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能行,也激励着一代国人发愤图强、锐意进取,催动着中国体育顽强拼搏、勇攀高峰。
如今,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步前行。此时此刻,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仍能通过各种方式,成为新时代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养料。
山,永远在那里,但物是人非,登山行动、登山精神会不断注入新形式和新内涵。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倡导登山精神,更要深刻理解其内涵的科学性、多元性与和谐性。
登山强调科学性。60年前攀登珠峰,给人印象深刻、让人赞叹的是不怕苦、敢拼命的精神,如今登山依然需要勇敢顽强的精神,但登山的计划性、科学性、保障性已今非昔比,登山已演变成一门专业学科,涉及气象学、管理学、领导学、风险决策等方方面面。攀登珠峰,也是折射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窗口。
登山呈现多元性。如今的登山已从单一的国家行动演变为国家行动与民间参与、商业登山的综合体。对山的向往,对攀登的渴望,对自己身体的磨炼和精神的洗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雪山脚下,攀登山峰甚至珠峰。登山,不再是少数人的勇敢行为和生活点缀,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登山商业模式也为中国体育产业注入新的增长点。而世代居住在珠峰脚下的西藏村民,也通过有偿服务登山找到了脱贫脱困的新途径。
登山趋于和谐性。“征服”珠峰早已成为历史名词。如今的攀登者都意识到,山永远不可能被“征服”,人与山,只能同生共长,和谐相处,相互守望。近年来,珠峰环保行动日趋有力。“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逐渐成为共识。雪山是有灵性的,你爱护、守护雪山,雪山也会给你回报。人与山的和谐相处,是新时代登山精神的新坐标。
时代一直在变化,但登山精神的底色始终没有变。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一名奋斗者的心中都会有一座山峰,这座山峰或许就是从登山精神中找到的属于自己的一份理想、一点追求、一个目标甚至是一个偶像。
60年前的那束光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勇为天下先的“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