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菏泽市委党校教授 张培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就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六大原则”,成为五中全会《公报》中的一个突出的、创新性的亮点。
原则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于客观规律的反映、认识和总结。现在,我们党形成了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原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根本保证。这是因为,一旦形成了原则,原则就成为人们行动的依据、准绳和规范。如果不遵循,就要犯违反规律的错误。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大原则”的提炼和总结,深刻反映和概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它将指引着我们顺利走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五年的行程。这六大发展原则相得益彰,彼此支撑,是“十三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与“魂”。
“六大原则”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严谨的相互关系。学习和运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原则”,应把握好五大关系:
一是“六大原则”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不可缺少;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六大原则”的每一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必需的,但不能割裂开来、孤立看待,其整体所发挥的效应又大于简单的个别。“六大原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完整的逻辑体系。
二是“六大原则”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紧密相联的关系。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党的领导,这些过去都曾提到过,严格地说它们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但现在,随着时代发展,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与时俱进,确实又为它们增添了很多创新的内容,令人刮目相看、耳目一新。
三是“六大原则”形成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六大原则”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无疑是目的,居于最高的位置,其他的如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和党的领导,相比之下,都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手段。没有目的,手段失去了方向;没有手段,目的就无从实现。
四是“六大原则”中党的领导原则对其他原则起着根本性的保障作用的关系。显而易见,党的领导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无论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还是能否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要是没有了党的领导,就失去了最坚强的政治保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就不能决战决胜。
五是“六大原则”各自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彼此间存在着不可替代的关系。当说明了“六大原则”之间有着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以及党的领导起着最关键因素作用的关系时,不等于说由此可以轻视或者忽略其他的原则。“六大原则”的每一条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条原则都具有厚实的内涵,都构成重大的战略部署,都肩负着艰巨的战略任务。为此,都要很好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