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成武县白浮图镇孙庙村的小广场上,刚吃过晚饭就聚集了不少人,村里的秧歌队正在训练。路灯下,82岁的王奎青老人望着干净整洁的街道激动地说:“没有想到了这把年纪又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如今的成武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面更整洁了,夜晚也变亮了。乡村文明行动给成武大地带来了正能量,构勒了一幅靓丽的动人画卷。
文明新风倡创美德乡村
成武县孝贤文化历史悠久,为了弘扬道德新风尚,从2002年开始成武县就大张旗鼓地评选“孝贤之星”,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进行表彰,到今年已经评选了14届。与此同时,又相继开展了“最美夫妻、最美婆媳”和最美家庭评选。十几年来,所评选出的200多位“孝贤之星”和道德模范为人们树起了一面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去比、去学,自觉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走进成武县开发区刘康庄村,道路宽敞干净,两边的墙上一幅幅宣传画生动形象、图文并茂,这些宣传画既有“孝贤之星”的照片和事迹,也有历史名人的故事和名言,也有国家政策的解读和宣传。这样的街道正是成武县在每个镇村着力打造的文明一条街。人走在文明街上,心随景动,如沐春风,心灵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涤荡,得以升华。
为了提升农民素质,成武县还按统一标准建设了儒学讲堂、道德讲堂,组建了道德模范宣传团,组建了“新农村、新生活”公益宣讲团,走村串乡为人们讲故事、送法律、传技术,服务人们生活,形成了传播社会正能量,倡树文明新风尚的强大合力。
环卫一体建设美丽乡村
从去年开始,成武县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环境综合治理,清理存量垃圾是个关键。在张楼镇谭楼村,党支部书记谭延彪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各家各户参与,村民各自清理了自家房前屋后的柴草堆、垃圾堆,十几天的时间,村里的街道路面焕然一新,随之长期形成的几个垃圾点也开始集中清理。村民吕增方说:“村里以前到处是垃圾,看着就烦。现在环境好,心情也好了。我主动应聘了村里的保洁员,就是不给工资,我干着也高兴!”
成武县编制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财政拿出3000多万元,在每个乡镇设立一个垃圾中转站,每个镇配备3辆封闭式垃圾车,每个村配备两辆收集车,按照每15户一个垃圾桶的标准为全县482个行政村配备了垃圾桶,按照150人配备一个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了保洁员,开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处理生活垃圾。
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县委县政府从县直部门抽调了48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包村蹲点,将全县划分成5个区域,设立5个指挥部,分别由县委常委和政府副县长担任正副指挥长,做好指挥、协调和督导。县直各单位全力配合,帮助筹划,与镇村一起打羸这场环境综合治理的人民战争。
文化惠民感受和谐乡村
“全县482个行政村,一年内,我们文化局安排的剧团要下到每个行政村演出,即‘村村到’。”谈到文化惠民,县文化局局长汪雁征告诉记者:目前县里10多个演出团体都在农村演出。成武县把戏曲曲艺下乡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鼓励这些演出团体下乡演出。对下乡团体予以经济上的扶持——资金补助小剧团每场500元,大剧团每场2000元。仅2014年,成武县为下乡剧团补助经费达23万多元。
去年一年,成武县为150个村庄配送了健身器材,为近200个村培训了秧歌队、广场舞等文艺队伍。投入购置设备资金265万元,用于建设文化大院、文化小广场建设及升级。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标识设计建设的288处农家书屋,每到晚上或闲暇时候,这里就是农民“没有围墙的学校、技能培训的课堂、业余生活的乐园”。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行动,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和谐乡村的魅力。
通讯员 孙为海 记者 李雪晴
(责任编辑 羊莹春)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