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用生命书写的村史传奇

2014-06-02 09:36:06  来源: 中国菏泽网
 

  为给全村父老乡亲留下“信史”,曹恒顺、牛光芝夫妇在4年时间里跑遍黑龙江、河北、天津等10余个省市,调查走访、搜集材料,数易其稿;他们自费20万元完成《曹口村志》的编纂、出版工作,而常年租住在北京一个只有10平方米左右的地下室内。更为感人的是,在4年多的时间里,因积劳成疾,《曹口村志》编纂委员会中有多名成员去世,3名成员因病做过大型手术。

  

  用生命书写的村史传奇

  记者 姜培军

  六旬老人与生命赛跑

  “2010年1月1日,与妻子、儿子一起商议:从现在起,正式展开《曹口村志》的编纂工作。”

  “2010年4月5日(清明节),第一次召开曹口村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商讨村志编纂计划。”

  “2012年6月10日,开始修改第八稿。”

  “2013年1月1日,修改《<曹口村志>附录》。”

  ……

  在曹恒顺的书房内,摆放着厚厚一摞日记,从中可以看出《曹口村志》的编纂脉络和所有参与编写的人员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在一本日记中,牡丹晚报记者翻阅到了这样的内容:“2010年11月2日,死而复生。”回忆过往,“死而复生”短短四个字让曹恒顺泪流满面。2010年秋,正当曹恒顺、牛光芝夫妇踌躇满志地为编纂《曹口村志》做前期准备工作时,曹恒顺突然病倒了,他患了严重的心脏病。当年10月25日晚上7时,他在北京一家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当我从重症监护室醒来时,发现那位与我同时做手术的病友没有苏醒,永远离开了人间,这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活着的美好,更让我认识到必须与生命和时间赛跑编好《曹口村志》。”正是基于肩膀上的责任,曹恒顺仅仅在重症监护室呆了一天,就转移到普通病房开始《曹口村志》的编纂工作。“由于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写书上,我在病情恢复期根本没有感觉到刀口的疼痛。”曹恒顺微笑着说。

  为编纂《曹口村志》,编纂委员会中不少成员积劳成疾。就在曹恒顺心脏搭桥手术后约一个月,另一位编纂委员会成员曹利军做了肝切除手术。一年后,牛光芝因劳累过度颈椎病发作,无奈住进医院进行手术治疗。“那时候,编纂工作进入关键期,我着急得不得了,躺在病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便趁医护人员不注意找来《曹口村志》草稿,躺着校阅。”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了,回忆当时的情景,牛光芝仍然记忆犹新。

  在出版的《曹口村志》编纂委员会名单中,有两名委员的名字上框着黑框,他们是曹恒朴和曹恒锁,他们在编纂《曹口村志》的过程中,呕心沥血,最后永远离开了人世。

  中华世纪坛上找“铜证”

  “打开历史大门,拂去岁月灰尘;穿越时光隧道,揭示社会原貌。”《曹口村志》的扉页上有这样几句醒目的话。这是曹恒顺、牛光芝两位主编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编纂这部村志的要旨所在和点睛之笔,从中也可看出编修者的沉稳作风和严谨态度。

  《曹口村志》不仅有严格的编纂流程,而且还有严格的体例和内容要求。由于村志所涉及的内容多数没有史料可查,为给全村父老乡亲留下“信史”,曹恒顺、牛光芝夫妇在4年时间里跑遍黑龙江、河北、天津、贵州等10余个省市,调查走访、搜集材料。

  在曹恒顺家的相册中,有这样一张照片引起了牡丹晚报记者的注意。照片中,曹恒顺身着厚厚的棉衣,端着一碗盒装方便面吃得津津有味,照片的背景是一条大街。据曹恒顺、牛光芝回忆,这张照片拍摄于2012年春节,那一天,他们为了考证曹口村一名村民的历史往事,乘车到了天津。由于正赶上春节,大街上所有饭店关门打烊,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买来方便面充饥。

  在《曹口村志》大事记中,有关于黄河多次泛滥及大旱的条文。明清时期,水灾、旱灾频仍,但这些自然灾害究竟发生在哪一年,证据又在哪里?为搜寻这些证据,曹恒顺、牛光芝夫妇专门跑到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宽3米、长262米,青铜制作,它记载了从人类出现到2000年,300万年间的7000件大事,里面正有明清时期历年大事记,水灾、旱灾都有清晰的记录。“‘铜证如山’,不容置疑。”说到这里,曹恒顺显得非常自豪。

  戴着老花镜电脑前敲字

  采集资料难,撰写村志也非易事。曹恒顺、牛光芝夫妇都是年逾六旬的老人,年老眼花,精力不济,手写起来非常不方便,速度也非常慢。为了更便捷地与其他编写人员交流,他们购买了电脑、照相机、录像机、录音笔、U盘等时髦的电子工具。

  “大半夜不睡觉,爬起来玩什么电脑?”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曹恒顺、牛光芝常常这么互相“抱怨”。其实,他们都知道对方是在写《曹口村志》。曹恒顺说,毕竟他们不像年轻人脑子那么好使,所以有时夜里突然想到什么,就马上起来写。熟睡中的老伴经常被他吵醒。不过第二天老伴起床后,看到他写完一段后自得其乐的样子,久而久之就不再“抱怨”而改为鼓励了。

  虽然电脑打字比手写方便多了,但毕竟年纪大了,打字速度慢,再加上年老眼昏花,盯着电脑屏幕久了,眼睛非常难受。但就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他们完成了33、3万字的《曹口村志》。

  采访中,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在《曹口村志》的撰写、编辑、出版过程中共花费资金20余万元,全部由曹恒顺、牛光芝夫妇自筹经费,而没有让村民们花一分钱。“村民们看到我们把自己的工资都贴在了村志上,感觉过意不去多次要求捐款,我们都婉言谢绝了,毕竟他们都不太富裕。”曹恒顺说。

  村志打开历史大门

  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所以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未来发展的鉴诫。这一点成为曹恒顺、牛光芝编纂《曹口村志》的指针。曹恒顺说自己编纂《曹口村志》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曹口村志》“资政、教化、村史”的功能,如实记录曹口的历史,总结以往的经验,让后人知道前辈的艰辛,进一步探讨科学发展村庄经济、文化的思路,建设团结、和谐、富裕、美丽的新家园。

  《曹口村志》笔触所及,是一个拥有600多人口的小村庄的世代更替,但“跳出曹口看曹口”,它折射出来的却是鲁西南大地的历史变迁。“曹口村的历史就是一部简化了的菏泽民族史,曹口人的追求向往就是菏泽人民的追求向往。这部村志打造的虽是‘小产品’,但却覆盖了广阔的‘大市场’;扮演的虽是‘小角色’,但却占领了社会的‘大舞台’;耕耘的虽是地地道道的乡土文化,但收获的却是名副其实的书香精品。”菏泽市老干部郭志民这样评价《曹口村志》。

  《曹口村志》在编纂过程中,博古论今,字里行间无不透过曹口村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例如,《曹口村志》有这样的记载:“2012年粮食亩产为1949年的16.9倍。”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曹口村联系实际,总结出村民们“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通病”,制订出八年发展规划,描绘出曹口村美好的发展前景。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我们期待着《曹口村志》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 靖)

更多新闻,请看中国菏泽网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